為什麽說玉可以擋災

文/沁德居創作組

最初的玉,是人與神進行溝通的媒介

玉,其實是一種石頭,卻有水的溫潤。八千多年前,中國人的祖先就開始崇尚玉了,最初的玉,是人與神進行溝通的媒介。玉的象形字,就是三塊美玉用一根絲繩貫穿起來,稱「三玉之連」,指玉通天、地、人。古人認為,玉可通神,神的旨意會通過玉來傳達,順應天意者也可通過玉與神溝通,得到神的護佑。

王的篆字是玉,玉的篆字沒點,在篆字中,兩個字有明顯的區別,卻非常相似。從秦朝到清朝,一直都用玉做的玉璽作為國家最高權力與信譽的象徵,這便是個「瑞」字,瑞,以玉為信也。瑞作為憑信的玉器,是祥瑞之物。古代國家外交,大多用玉璧作為見面禮,璧作為瑞信,既表禮敬,又是一種憑信。

玉璧,傳統的玉禮器之一,「六瑞」之一。(小溫繪圖/沁德居創作組提供)

除了象徵尊貴與權威,玉也被古人賦予了極高的道德內涵。《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說文解字》說「玉有五德」;《禮記》裡,玉有君子之德,有 「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十一種德行。

玉溫潤而有光澤,如同君子之仁;玉的紋理細密緊緻,如同君子之智;玉有稜角卻不傷人,如同君子之義;玉從表面看就能看到內在,如同君子之忠;作為配飾,玉懸垂於人的衣角,像謙恭有禮的君子,能夠放低自己、尊敬別人;玉即使有瑕疵,也絲毫不掩其質;貌似溫潤的玉,卻有寧可粉身碎骨也絕不苟且瓦全的剛烈。

孔子說,君子比德如玉,認為君子應具有玉一樣的品德。在古代以玉為貴,更多的不是因其稀有或昂貴,而是古人更重視君子的品格。

漢代,玉辟邪(小溫繪圖/沁德居創作組提供)

玉佩於身,可以提醒人從禮而行

佩玉在春秋戰國秦漢時開始盛行,王公貴族無不佩玉。玉不僅標誌了身分、地位及財富,也顯現了佩者的節操。

古人佩玉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在外衣腰的兩側各佩一套,每套佩玉都以絲線串聯,綬帶上端是一塊弧形的玉,叫「珩」,珩的兩端各懸著一塊半圓形的玉,叫「璜」,中間綴有兩片玉,分別叫「琚」和「瑜」,兩璜之間懸一塊玉,叫「沖牙」。

翡翠玉佩(小溫繪圖/沁德居創作組提供)

玉佩於身,可以提醒人從禮而行,不失儒雅與尊嚴。人若佩玉而行,邁腿起步就會使身上的玉相互碰撞而發出聲響,只有從容不迫的步履,才能發出清脆悅耳之音,步亂則玉聲雜,說明人步履慌亂或莽撞,有失禮儀;作為君子行為規範的反映,玉鳴之聲可以規範人的行止,因為很遠就可以聽到玉佩撞擊之音,所以君子不可行無狀,無人處、暗處都要「正行」。以玉鳴之聲驅除心中雜念,這也昭顯了君子行為的堂正與磊落。由此可見,佩玉不僅是為了裝飾,最終還是為了體現禮的規範。玉隨身轉,身與心連,心為德牽,如此,佩玉者才能行善舉、行仁政。

盛大的禮儀活動中,君王佩戴的玉佩,有時甚至直垂膝蓋以下,只有內心篤定、有節制地邁著方步循矩而行,君王的威儀與莊嚴才會體現出來。

君子如玉,觸手也溫,舉止從容、平和謙遜的君子,可以散發出玉一樣的溫潤與親和,讓人如沐春風。如此看來,古人佩玉,不只是好看,而是要不斷提醒自己,端正德行,順應天意。在玉的溫文爾雅中,中國人尋到了修身與處事的追求。

漢朝,舊玉圓勒。玉勒子,是掛於胸前或腰間的玉飾。(小溫繪圖/沁德居創作組提供)

玉文化融入了中國人的生活

古代篆字中,王和玉是一個字,漢字中王字的偏旁,多與玉有關。如玎、玲,表示玉石撞擊的玉音;理,指玉的肌理;玷,指白玉上的污點;珉,指像玉的石頭;珏,表示兩塊玉;玦,指環形有缺口的玉,多為男子所佩,寓做事決斷,有大丈夫氣概。

中國人取名,帶有王字旁的字,當然大多都和玉有關,可以說,很多孩子的一生是以玉作為載體開始的,寄託了父母對孩子的祝福,例如琳、瑾、瑋、環等都是各式美麗的玉器。環,指圓圈形的玉器;璞,指未雕琢的玉;瓊,是紅色的美玉。其它如琪、瑤、 珅、玫、璐、碧、璋、瑰、瑗、瓊、瑜、瑾、璇等等,都是指各種各樣的玉或與玉有關的東西。

中國人用玉來比喻最美好的事物與德行,如成語冰清玉潔、守身如玉、玉成其事等等。美味的酒稱為「瓊漿玉液」,瑰麗的宮殿稱為「瓊樓玉宇」。美女是玉女、玉人,美女的眼淚被稱為玉簪,美女的手被稱為玉手,連美女的馬鞍都被稱為玉鞍。美女的容顏被稱為玉顏、玉容,用亭亭玉立是形容女子,用玉樹臨風形容男子,這裡的「玉」,不只是指外表的美或瀟灑,主要還是說其性情的美好,是說男子或女子都有玉一般的品格。

金鑲玉鸚鵡銜桃嵌寶小插(小溫繪圖/沁德居創作組提供)

玉石為什麼可以擋災

《山海經》中記載玉「君子服之,以御不祥」,是說君子佩戴美玉,可以抵禦不祥。作為最祥瑞之物,玉被用來做成各種飾品,佩之祥瑞隨身,可獲神明護佑、趨吉避凶,所以玉就有了擋災的效果。

民間傳說,玉可以發出的特殊光澤,白天不易見,夜晚時,則可以照亮數尺之地,這種玉光是妖魔鬼怪所懼怕的。古文獻及現代人都記載了很多佩玉者因玉而得平安的故事,講了大量玉可以代人受傷擋災的實例。

玉如意(小溫繪圖/沁德居創作組提供)

那麼,為什麼說玉能辟邪呢?

《黃帝內經》、《唐本草》、《神農本草》、《本草綱目》中,都這樣講玉:「安魂魄,疏血脈,潤心肺,明耳目,柔筋強骨……」一塊石頭怎麼會有這種超自然的力量?

從物理學角度來講,任何物體都存在著一定的磁場,這場圍繞著我們人體,當人體處於磁場相互排斥的地方——在墳場或凶災之地,人就會渾身感到不自在,這就是身體的負能量大於正能量了。科學儀器測試,玉石有一種特殊的「光電效應」,可以聚焦蓄能形成一個「電磁場」,與人體的磁場諧振,加強人體磁場的正能量,這就是安魂魄吧。

俗話說:人養玉,玉滋人。現在科學解釋是長期佩玉,人體會慢慢吸收玉中的礦物元素,從而提高人的各項生理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從而達到養身作用。但這種實證科學的角度,不能解釋很多實實在在發生在現實中的實例,比如,危難降臨,玉鐲等配飾為什麼可以代替主人遭災,自己碎裂而主人無恙?比如,古時遠行商隊隨身攜帶的玉碗、玉壺等,為什麼可以鑒毒,預防劫匪下藥?

左上:碧玉碗;右上:清朝 痕都斯坦青玉菊瓣式盤;左下:金鑲玉葫蘆耳環;右下:清中期 白玉留皮籽料菸壺。(小溫繪圖/沁德居創作組提供)

其實,玉對人的護佑都發生在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空間。天地間有陰有陽,有邪氣必然會有正氣,所謂一物降一物。「邪物」不僅指妖魔鬼怪,陰氣重的、毒的、負面的都是「邪」,人的身體不好,就屬於不好的負面狀態,而戴玉飾,有時就會增加正能量、調整身體,這就是玉有疏血脈、潤心肺、明耳目、柔筋強骨的功效。

古人講「君子無故,玉不離身」,就是說沒有特殊緣故,不會將玉取下。如果佩玉者時刻以玉自比,提醒自己潔身自好,不受心中「邪念」的干擾影響,循從玉德,其端正的品行自然不會招惹是非,也就避免了很多麻煩甚至災禍。玉可辟邪,其實也是符合德盛邪不侵的道理。

不是佩玉者都能辟邪免災,如果是邪思惡行之人,德不配玉,佩玉也就是個形式了。真正的吉祥與平安,還是源於比德如玉的心念與言行。

(本文所有圖片均是繪畫作品,繪圖:小溫,材料:國畫顏料、熟宣)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唐佳)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