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4月10日訊】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公司和以色列科技公司SolarEdge的專利戰繼續延燒。中國法院排定華為控告SolarEdge侵權案於4月9日和10日開審,SolarEdge指法院故意在全球旅行禁令下堅持審訊,有不公平之嫌。有法界和科技界專家稱,西方企業在中國進行智慧財產權的訴訟,勝訴機率一向很低。
SolarEdge是一家以色列逆變器製造商,在全球包括美國、德國、日本、中國等地都有設辦公室或工廠。該公司2018年6月在德國向華為提出包括住宅太陽能逆變器和優化器有關的三項專利侵權訴訟;隨後華為在2019年5月向中國法院反告SolarEdge。
德國曼海姆地區法院2019年11月宣判華為未侵犯SolarEdge的專利。如今中國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的審訊庭期卻來得突然,位於以色列總部的SolarEdge法律總顧問普瑞什蔻尼克(Rachel Prishkolnik)接受記者訪問表示這個庭期一開始就令人感到不公平。 「因為肺炎疫情而有旅行禁令,所以我們的證人專家不能到中國法庭作證,但它們卻是兩星期前才排在4月9日和10日兩天庭審,擺明了就是不讓我們親赴法庭嘛!我們要求延期還被拒絕。這一切實在令人遺憾。」
普瑞什蔻尼克否認 SolarEdge 侵犯華為專利技術的指控,認為這是華為對SolarEdge公司早前在德國起訴華為的反擊,並非基於事實。她又說,如果SolarEdge真的敗訴,那就是對西方國家在中國做生意再次敲醒了警鐘。 「全球企業若要在中國做生意,需要更謹慎思考是否自己能獲得公平的待遇,其生意風險是否太高?」
曾在中國執業、現是加拿大律師的賴建平說,中國法制和西方的標準差太多了,像這一次廣州法院利用肺炎疫情來阻撓以色列公司當事人出庭,就是程序偏袒。「(中國)司法不獨立,法官的判決隨意性就比較大。你刻意要在這個時候開庭,顯然背後是有其考量的,用一種技術性的、程序上的手段,意圖使當事人不出庭,甚至放棄正常辯護的機會。」
熟悉科技產業的評論員曹斌表示,在全球化之下,中國和海外企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不過華為竄起的過程中屢屢遭受侵權質疑,最有名的就是十幾年前它和思科的侵權戰爭,最後雙方和解收場,為什麼?因為第一,很難佐證,第二,中國法治會不公平,第三,海外企業會憂慮失去中國市場。「真正思科去破解華為交換機之後,發現它只是編碼換了而已,可是你說你編碼換了,你的核心模式其實還是一樣,可是你要去告華為,你可能在美國勝訴,但到了中國就輸了。西方國家告中國公司,它在中國當地市場會出現困境的。」
SolarEge公司稱,在中國的代表律師會帶著證人事先錄製的影片出席法庭應訊,務必積極捍衛公司權利,希望法院能有公正判決,而華為總公司未回應記者的置評要求。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
(責任編輯:雲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