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2月22日訊】當今社會,各類互聯網產品已經深深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無論是使用電商網站進行交易購物,下載軟件(應用程式),使用手機app記錄自己的身體健康,還是試圖連接一款公用無線網路,每當使用這類服務時,我們都會不可避免的經歷一個環節——同意用戶條款。
隱私協議、免責聲明、使用者須知……凡是看到螢幕上跳出這一類文字時,絕大多數人都會直接點擊「同意」鍵,完全省略閱讀內容,然而這種「圖省事」的做法背後卻暗藏著一定的風險。
絕大多數人不看網路條款
德勤(Deloitte)公司2017年對兩千名美國互聯網用戶進行的一項調查中發現,年齡在18-34歲之間的消費者,竟有97%從來不會閱讀使用者條款的具體內容。而ProPrivacy.com執行的另一項調查中發現,實際上這個比例會更高。
該機構表面上邀請用戶參與一項市場調查以獲取1美元的獎勵,但在開始調查前設置了要求參與者同意有關條款的環節,然後記錄下真正閱讀了條款的用戶數。這些條款中埋藏著一些惡作劇內容,例如:「允許您的母親查看您的互聯網流覽記錄」、「移交您第一個孩子的命名權」、「允許無人機飛入您家房屋上方領空」等等。凡是圖省事跳過該環節的參與者,均在渾然不知的情況下同意了這些,最後只有一個人發現了這些細節。
該項調查的結果充分證明,很少有人會仔細閱讀經常在螢幕跳出的互聯網服務條款、隱私政策和其他類型的使用者協議,而這也不是研究者們第一次設置這種別有用心的「陷阱」來使線民們中招了。一些公司甚至會獎勵那些成功識破惡作劇的人們:2019年,美國佐治亞州一位高中老師仔細研究了她為前往英格蘭而購買的旅行保險條款,從中發現了破綻並第一個寫信給保險公司,從而贏得了一萬美元的獎金。2017年,2.2萬人在渾然不知的情況下同意進行1000小時的免費社區服務——清潔廁所、清理人行道上的口香糖、疏通下水道,而這一切都是在粗心大意的連接無線網路時發生的。當然,這家英國網路公司也對那些閱讀了條款並發現問題者提供了獎勵。
不看網路條款的代價
不同類型的互聯網軟體可能會因業務內容和所服務物件之不同設置千差萬別的使用者協定,但絕大多數都會包含使用條款和隱私政策兩項。在這之中,更為重要的則是免責條款相關內容。閱讀這些能使使用者明確自身及服務供應方的責任和義務,以及使用該服務的潛在風險,以便及時記錄使用情況、留存相關證據以供日後維權之用。
絕大多數人選擇「自動忽略」網路條款的理由是:它們一般涉及大量專業甚至法律術語,句式複雜、長難句偏多,很多人直呼「看不懂」。確實如此:兩位美國法律教授在2019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在美國500個最受歡迎的網站中,有99%的服務條款與學術期刊一樣複雜,使大多數人無法閱讀它們。很多移動app更是霸道的設置為「不同意條款就無法使用該款app」,因此,很多人只好兩眼一閉,默認同意它們所要求的一切。
但ProPrivacy.com表示,不去閱讀網路條款意味著我們自願放棄了個人資料的使用權,交給互聯網服務商任其處置。這些服務商會如何使用我們的個人資訊?與誰共用?保存多久?這些都是十分值得畫問號的。你怎麼能確保這家公司不會把你的個人資訊出售給某些心理陰暗的個人,或是出售給某家服裝銷售公司、健康保險公司,讓他們對你的情況瞭若指掌,然後從中謀利?這些事情都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線民們這種「破罐子破摔」的心態也是可以理解的:目前世界上幾乎沒有法律法規能夠保護個體的網路隱私,試圖讓我們的個人資訊免遭窺視似乎是徒勞的。但是,大家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阻止最壞的情況發生。
如何快速閱讀網路條款
誰有時間一頁頁的流覽、查看密集的法律術語,然後找出令自己擔憂的地方呢?下面是網路專家提供的一些快速查看網路條款的方法,大家不妨一試。
ProPrivacy.com資料隱私宣導者雷·沃什(Ray Walsh)說,網路條款是互聯網公司用於保護自身、並向消費者解釋服務規則的法律檔。隱私條款同樣是一份法律檔,向用戶解釋公司、任何協力廠商及關聯公司將如何收集和使用其個人資料。所以請記住,當你點擊「我同意」時,你的批准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這些條款中的大多數內容都是樣板化、相對無害的。但是有一些地方則需要注意,例如是否授權公司向協力廠商出售您的個人資訊、使用GPS和其他功能追蹤您的地點移動情況,等等等等。尤其要當心那些要求「永久獲取」您的喜好或個人資料的條款。沃什說:「這類侵入性規定可能極其有害,消費者必須確保永遠不要同意諸如此類的隱私協定,這些協定表明了他們將如何永久性的剝奪您的個人隱私。」
還有一些關鍵字值得引起注意: 「接受」(accept)、「同意」(agree)或「授權」(authorize)。你要看看它究竟要你接受、同意、授權什麼呢?「協力廠商」(third parties)也是關鍵字,「廣告合作夥伴」(advertising partners)和「關聯公司」(affiliates)也是關鍵字。「保留」(retain/retention)的字眼後面會表明該公司會把你的個人資訊保存多長時間,「選擇退出」(opt out)後則會表明如何終止收集你的個人資訊。此外,花時間閱讀條款的注釋內容(通常是附在文末的淺色字或小字)也是值得的。
最後沃什提醒道:「對於網路使用者來說,瞭解他們如何使用所註冊的每項服務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此看來,互聯網的使用者協議「水很深」(暗藏玄機),基於對自己個人生活負責的原則,今後還是少閉著眼睛點「同意」為好!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