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1月10日訊】美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並未能阻止外資撤離中國的步伐,業界預計2020年外商出走潮會來得更迅猛。專家指出,貿易戰已導致全球供應鏈重新定位,中共輸掉了「世界工廠」,外資撤離速度不會減緩。
外資2020年大逃離
美中雙方日前公布,將於1月13日至15日在華盛頓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然而,大批外商從中國大陸撤離的浪潮仍在繼續。
南華早報1月9日報導,外商正在大批撤離大陸,轉移至印度、印尼、馬來西亞、墨西哥、泰國、越南等國家。
業內人士說,雖然搬離中國並不容易,但是兩國貿易戰帶來的不穩定,讓許多企業決定離開或是減少他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
美國照明設備製造商Capstone International香港分公司在大陸設立生產基地已有30年,但在1年半前也開始關閉生產基地,遷移到泰國。
總經理史洛文(Larry Sloven)表示,在貿易戰開打前,中國生產成本已節節升高;貿易戰開打後,中制照明設備加徵25%關稅,更加快撤廠速度。
他還說,即使未來取消了關稅,大多數外商也不願意再回大陸。勞動力及環境成本升高,監管環境趨緊,以及在中國居住和工作可能的風險都在升高,即使美中第一階段協議簽署,也不會對大陸經營狀況有實質性的改善。
旅美學者何清漣在自由亞洲撰寫的「貿易戰終點未到,中美輸贏粗定」一文中指出,美中貿易戰讓不少外資企業下定決心撤離大陸,即便美中最終達成協議,外企撤離已成趨勢,包括蘋果、任天堂在內的50多間跨國公司都宣布將生產線撤離。
目前已知將生產線移出或部分移出大陸的外商,包括美國的玩具商孩之寳公司(Hasbro)、智能音響品牌、蘋果、GoPro;韓國的三星(Samsung)、起亞(KIA);日本的夏普(Sharp)、索尼(Sony)、任天堂(Nintendo);法國標緻雪鐵龍(PSA),等等。
另外,質量控制和供應鏈審核機構「啟邁QIMA」的調查報告指出,80%的美國公司和67%的歐盟公司正在離開中國。
美國Harris Bricken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丹.哈里斯(Dan Harris)預計,2020年撤離大陸的外企會比2019年還要多。
有報導說,北京已採取更多優惠措施,希望能留住這些外企。但似乎沒有什麼效果,仍有大批外商計劃撤離。
法國兒童車製造商高樂寳(Globber)計劃將東莞的生產線轉移到越南;日本磁力玩具商Sumaku在寧波和澳門有工廠,公司打算開拓美國市場,計劃將生產線轉移至印尼;愛沙尼亞玩具商Gerardo』s Toys的CEO表示,公司計劃在歐盟進行自動化生產,質量會比在中國的手工製作更好。
美中貿易戰已導致全球產業鏈重組,泰國、柬埔寨、印度和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正在成為替代中國廠商的生產基地。
從大陸過去一年半的出口情況來看,以美國為例,大陸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20.84%。而美國對越南的進口激增51.6%,對泰國增加19.7%,馬來西亞增加11.3%,印尼增加14.6%,臺灣增加30%,墨西哥增加12.7%。
程曉農:中共輸掉「世界工廠」
旅美政治經濟學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程曉農表示,外資撤離中國的速度不會減緩。
大紀元新唐人媒體集團2019年12月21日舉辦「決戰2020時事論壇」,程曉農在論壇上發表主題為「2020:中國經濟進入全面衰退」的演說,他用十二個字來解讀美中經貿談判:「對川普來說,不打是打,不罰是罰;對中共來說,贏就是輸。」
「不打是打」:川普採取對華友好的低姿態,不罵不痛打,反而贏得國際、美國企業界和選民的理解。中共在談判中的反覆無常和千方百計鑽空子等行為,為川普發動貿易戰提供了正當性理由。
「不罰是罰」:關稅的真正作用是給美國企業一個信號,美中貿易進入「風險期」,抓緊調整進口公司的策略。
「贏就是輸」:中共硬抗,表面上贏了不讓步的姿態,實際上輸掉了「世界工廠」。
程曉農指出,美中經貿談判影響的不是在中國就地生產、就地銷售的公司,「真正影響的是在中國生產、在美國銷售的大部分美國公司,那批公司不管中美貿易協議簽到什麼程度,他們都在撤,原因是風險這件事跟協議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他進一步說明,「協議簽的好壞,(中共)是可能變的,中共在第一次協議之前,兩次翻了盤,第一次是5月、第二次是11月,這讓全世界看清楚,中共其實是言而無信,(那些)公司也很清楚」。
程曉農說,「他們不能指望中共政府下一次、從此永遠不翻盤,那只要它翻一次盤,公司就可能破產。所以(公司資產)不轉移,他就等於自殺。」
美國服裝與鞋業協會的拉馬爾表示,即便美中籤署了協議,外企遷出中國的趨勢仍會繼續,而且美國公司相信現行的關稅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記者羅婷婷報導/責任編輯:文慧)
相關鏈接:學者析中美貿易戰:北京已輸掉三場關鍵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