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12月23日訊】澳大利亞兩位學者在獨立媒體The Conversation網站發表的文章,解釋了中國基因編輯嬰兒實驗的多個技術罅隙,啟發人們思考,靠「精子清洗」和避孕套就能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賀建奎的研究組在明知道多處出錯的情況下,還讓兩個人類的胚胎繼續發育並誕下嬰兒?
科學家發現人體基因CCR5的變異版CCR5 Δ32對愛滋病有高度免疫力。於是中國科學家想在嬰兒胚胎的基因中增加這種基因,目標讓嬰兒將來對愛滋病具有免疫力。昆士蘭科技大學(QUT)的佩林(Dimitri Perrin)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的伯吉歐(Gaetan Burgio)分析發現,他們最後所進行的實驗並不是按照計畫進展,出現多個錯誤,根本不適合繼續孕育胚胎。
基因編輯引入未知新變體
佩林和伯吉歐發現,儘管賀建奎引領的研究組在實驗概要中稱要再造人類CCR5變體,而實際上,這個團隊所作的是把現有的CCR5編輯為「接近」Δ32變體。
也就是說,他們編輯出來的基因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CCR5 Δ32變體,是又一個新變體。這種變體甚至有可能不具有艾滋免疫力,還有可能帶來其它不可知的後果。
更讓人顧慮的是,中國科學家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進行任何實驗,而是繼續植入胚胎讓嬰兒發育。這在國際社會是不合情理的做法。
編輯不徹底很可能不具有艾滋免疫力
編輯過程並不徹底,胚胎中有的細胞的基因被編輯過,有的沒有。從公布出的有限資料來看,娜娜和露露的情況都是這樣。沒有被編輯過的細胞不具有艾滋免疫力。這足以成為阻止科學家繼續植入胚胎的第二個重要理由。可這仍沒能讓他們剎車。
另外,編輯過程中的偏靶是不可避免的,引路RNA很可能會找到相似的基因段進行編輯造成偏靶。通常的做法是對編輯後的細胞檢測偏靶的次數。
中國研究組的確進行了檢測,稱只找到一個偏靶編輯。可問題在於,用於檢測的細胞是從胚胎中取出的樣本,已經脫離了胚胎,而胚胎仍然繼續發育。因此,胚胎中的其他細胞可能存在不同的偏靶問題沒被檢測到。
佩林和伯吉歐說,的確,這不是中國研究組的問題,偏靶檢測的準確度總是有限的,對所有實驗的檢測都只能反映片面的情況。
問題仍然在於,中國研究組為什麼還不止步?
是完全不必要的做法
除了技術問題,兩位學者表示只有在利益大於風險的情況下,進行胚胎基因編輯才是合乎情理的做法。
分析中國研究組的情況,完全沒有必要進行這樣的胚胎基因編輯。這對雙胞胎的父親攜帶愛滋病毒,可是現在已有很多方法讓病毒不會傳染給胚胎,比如使用「清洗精子」的方法。
其實中國研究者在進行實驗前,已經使用了這個方法。於是他們的實驗的唯一利益在於:降低這兩個嬰兒以後感染愛滋病的風險。
可是這有很多更安全、有效的方法達到同樣的目的,比如使用避孕套,或在輸血前檢查血液來源等,都能確保不會感染愛滋病。
基因編輯技術的意義
基因編輯技術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從幫助香蕉抵擋蟲害,到幫助人類抵抗氣候變化。在醫療方面,通過編輯不具有遺傳性的患者體細胞,已經看到了積極的效果,包括治療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型紅血球疾病(Sickle-cell disease, SCD)等。
「我們根本沒有準備好編輯人類胚胎」
佩林和伯吉歐說,我們的技術還差得很遠,根本沒有準備好對人類的胚胎實施基因編輯。更重要的是,從中國科研組這項研究的情況來說,一開始就沒有必要採用基因編輯的方法。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