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9月28日訊】白宮週四對外證實,中國企業最近已開始購買美大豆和豬肉,美中貿易談判氣氛積極。同一天,有美國媒體透露,美中已定於10月10日舉行高級別談判,屆時中共副總理劉鶴或將以習近平「特使」身份率領中方團隊與美方會談。有輿論認為,若上述消息屬實的話,表明中共黨內務實派目前占據了上風。
白宮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9月26日接受福克斯商業新聞(Fox Business News)採訪時表示,最近幾天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市場上購買美國大豆和豬肉的舉動,讓他對中方可能很快會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持樂觀態度。
庫德洛說,雙方接下來幾週的談判已經注入前所未有的「非常積極的氣氛」,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同一天,有美國財經媒體援引3位未具名的消息人士透露說,美、中兩國政府將於10月10至11日在華盛頓特區重啟高級別面對面貿易談判,屆時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帶領中方團隊赴美談判。
親北京的香港經濟日報在報導相關消息時特別強調說,劉鶴或將以「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頭銜率領中方談判團隊參加10月10日至11日在華盛頓舉行的中美貿易戰第13輪談判。倘消息確實,「這至少是中短期內中美貿易關係回暖、乃至樂觀的強烈訊號」。
該報導還援引「熟悉中美貿易談判的中國專家」的觀點進一步分析了10月10日劉鶴以「習特使」頭銜赴美談判可能達成的3種結果:
其一,如果劉鶴領銜「習特使」赴美談判,代表他具備代表國家元首、為國家簽署涉外文件的權力。因此,劉鶴此行最樂觀的成果是中美簽署階段性的貿易文件,讓貿易戰得以「實質緩和」。
其二,即使屆時中美未能簽署貿易文件,但領有「習特使」頭銜的劉鶴,至少可在談判中作出諸如策略性讓步的「重大決定」,創造中美可持續談判的「窗口」。
其三,劉鶴倘以「習特使」之名談判,也讓他擁有權力為習近平與川普(特朗普)將來的再度會晤鋪路。而中美兩國元首下一個會面的機會是今年11月在智利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2019年峰會。
不過,該報導最後也表示,由於政治風雲變幻太快,所以10月份的談判最終能否像前面所分析的樂觀方向發展仍「有待觀察」。
事實上今年以來,劉鶴的官方身份在美中貿易談判中的變化,與中美談判的進展與波折之間呈現出某種微妙的契合。
今年2月劉鶴帶隊赴華盛頓參與即中美第7輪談判時,其官方的身份便加上了「習近平特使」這個特殊的頭銜。而當時雙方談判進展比較大,外界甚至一度盛傳兩國政府很可能在談判結束後發表標誌獲階段性成果的「備忘錄」。不過,因美中雙方在美方撤銷關稅和中國經濟結構等關鍵問題上互不讓步,「備忘錄」最終未能兌現。
今年5月劉鶴再赴美參加新一輪談判時,其官方通告的身份已去掉了「習特使」的頭銜,而中美貿易談判也突然發生了大反轉,中方拋棄了前期雙方談判達成的大部份積極成果,導致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停滯不前的僵局,甚至面臨「崩盤」的危險。
因此海外輿論認為,如果劉鶴這次真的再度以「習近平特使」的身份赴美談判,則表明在貿易戰的問題上,中共黨內以李克強、劉鶴、汪洋等為代表的「務實派」占據了上風。
早在今年9月中旬,海外就曾經盛傳有中南海官員圈內爆料稱,中美貿易談判5月份觸礁的主要原因,是中共高層在如何處理中美貿易戰的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據稱,以王滬寧為代表的所謂「帝師派」認為,中方在貿易談判中作出的讓步太大是「喪權辱國」,會損害中共統治基礎,主張採取拖延戰術;而「務實派」 深諳中國目前經濟形勢嚴峻,認為中美貿易戰繼續打下去「禍不可測」。習近平則在這兩派之間搖擺不定,難作取捨。
當時有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稱,中共高級官員把子女財帛都安置美國,如果中美發生熱戰,他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都將沒有保障。從這個角度講,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共高層絕不願和美國發生熱戰。而中國經濟陷入危機的狀況,也使得北京不敢再刺激隨時準備再下重手的川普,近期中共官媒頻頻向美國「釋放善意」,或許意味著目前黨內「務實派」暫居上風。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週四當天,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就美國與日本新達成的貿易協議回答媒體提問時,曾被媒體記者問及美中會否比預期的提前達成貿易協議。當時萊特希澤回應稱,目前很多事情正在進行中,自己不會對這個協議作出預先的判斷。如果能達成對美國人民有利的協議,美國就會這麼做,如果不能,「現在的情況也足夠好」。他強調說:「無論哪種情況,我們都有一個好的計劃,我們看看會發生什麼。」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