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9月25日訊】【新聞看點】孟晚舟帶腳鐐現身 任正非怪異稱敬仰美國(2019/09/24)(總第423期)
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瘦了」,而且「臉色蒼白」,這是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時隔4個月後,給公眾留下的第一印象。昨天(9月23日)上午9點多,她離開溫哥華豪宅、前往法庭,接受一連8天的聆訊。在她的腳腕上方,戴著一個煙盒大小的電子腳鐐。加拿大檢方公布文件,反駁了她關於加國邊境官員和警方實施抓捕時有「不當行為」的指控。
同天稍早,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了任正非5月23日接受德國電視一台的採訪紀要。他表示自己不是「中國喬布斯(Steven Jobs)」,「華為永遠對美國公司充滿敬仰」。同時他也表示「孟晚舟無罪」,有「抗辯證據」,要美國檢察官「拿出證據」。
在女兒受審的同一天,任正非公開了自己早前的採訪,顯得有些怪異。任正非是在向美國服軟嗎?
孟晚舟戴電子腳鐐出庭
孟晚舟身穿紫色套裙,使戴在腳腕上方的電子腳鐐更加顯眼。和5月份露面相比,似乎消瘦了不少。孟晚舟解釋,消瘦的原因是「生病」。
可以想見,自由受到限制,又見不到親人,心裏會煩悶。還要面臨著可能被引渡和未知的牢獄生活,心裏自然會有煎熬。
引渡程序會繼續進行
這次聆訊前,辯方曾向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提出要求,希望進一步披露有關孟晚舟被逮捕的情況。律師認為,孟晚舟是被以移民檢查的名義遭到了非法搜查和盤問,要求終止引渡程序,孟晚舟也表示自己是無辜的。
她的律師佩克(Richard Peck)稱,邊境服務局和警方在孟晚舟入境時「拖延時間」,有計劃的把資訊分享給加國警方和美國聯邦調查局。他說「這是假借移民入境檢查之名,行暗中刑事調查之實」。
針對辯方律師的要求,加拿大檢方昨天公布了文件,指出沒有證據說明逮捕孟晚舟有什麼不妥當。文件中表示,在引渡程序中已經想孟晚舟披露了大量信息,即便是不能說完全,也基本上向她提供了「披露申請」中所要求的非特權內容。
檢方表示,加拿大或外籍官員的行為並沒有損害「引渡程序的公平性」,「進行進一步的披露,也不會有助達成任何目的」。
檢方的說法,等於是告訴孟晚舟和她的辯護律師,抓捕沒有任何問題,想終止引渡不太可能。這就意味著,明年1月開始的有關引渡問題的聆訊將繼續進行。根據過去的記錄,加拿大批准了大約90%的引渡請求,特別是美國等盟國的引渡請求,加拿大通常都會批准。
孟晚舟被抓的真實原因
孟晚舟被抓不久,中共為了營救她可以說下了大力氣。抓捕了2名在華加拿大公民,一個是前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另一個是商人斯帕弗(Michael Spavor)。此外還對加拿大公民謝倫伯格(Robert Lloyd Schellenberg)和範威判了死刑。中共一直暗示,如果加拿大不釋放孟晚舟,它可能會抓更多的加拿大公民。
中共這麼做,引發了國際上對它的譴責。但中共仍然不遺餘力,繼續竭力營救孟晚舟。這種不尋常的舉動,值得深究。
大家知道,美國要求加拿大幫助拘捕孟晚舟,說是她涉嫌欺詐美國的幾家銀行等四項控罪。今年1月底,美國已經向加拿大正式提出了引渡要求,並得到了加拿大司法部長批准。
但美國的中國專家莫捨爾(Steven W. Mosher)卻認為,孟晚舟被抓的原因並不簡單。他在紐約郵報的專欄文章中分析,「華為不單只是只是一家無辜的智能手機製造商,而是中共的間諜機構」。
文章表示,華為與中共的關係,就像納粹德國時期的鋼鐵商克魯伯(Alfried Krupp)和納粹黨的關係。根據中共的規定,中國所有的公司,無論私人還是國有,都必須協助當局搜集情報。而且華為還有特別之處,它在享受只有政府和軍方才有的低息貸款與國內市場保。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也曾在5月公開駁斥任正非,指任正非說華為不會和中共政府合作的說法是「講大話」。任正非不僅對美國人,對全世界都「沒有說出真話」。
任正非暗中「求饒」?
從孟晚舟被抓的經過來看,美國似乎一直在盯著她,就等她自投羅網。抓捕之後,美國也對華為加快了封殺圍堵的速度。今年初,美國司法部除指控孟晚舟外,對華為也提出了控訴,共有23項刑事罪名。5月,美國又把華為列入了出口管制黑名單,更是捏住了華為的七寸。
對已經75歲的任正非來說,如果孟晚舟入獄,他再想見到女兒非常難。而他親手創辦的華為也遭到美國的處處圍堵,前途不妙。雙重打擊,成了任正非的兩大傷痛。
從他早前的採訪來看,任正非雖然說孟晚舟無罪,「有抗辯證據」。但卻要求美國拿出證據,「依照法律判決」,還說自己「不多評論」。不僅如此,還吹捧美國公司,說華為「永遠都會擁抱美國公司」,充滿了「敬仰」之情。
任正非的這些說法與他的軍人性格很不相符,明顯沒有底氣,說話不硬朗。同時也給人一種感覺:任正非在向美國低頭求饒,希望能夠「網開一面」。
不過中國有句話,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美國是法治國家,任正非求饒,美國就會放了孟晚舟嗎?
好的,感謝您關注新聞看點,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