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為什麼要祭月? 被漸漸遺忘的傳統中秋節

文/愛麗

大家好,我是Ally。轉眼是中秋節了,一提到這個節日呢,大家都會想到月亮、月餅,還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是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呢?它為什麼叫做仲秋和月夕呢?咱們今天來看看傳統節日中秋節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的由來,這要從它的另一個名字「月夕」說起。戰國時代成書的《禮記》中多次提到「天子春分朝日,秋分夕月」,這裡的朝和夕都是動詞,是祭祀的意思,是說周天子在春分這天祭日,秋分這天祭月。

在《國語》中解釋了為什麼天子要祭祀日月:「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敎民事君。」根據三國時期東吳史學家韋昭的註釋,這裡的上帝是天的意思,明神是日和月。古時帝王自稱天子,天的兒子,平日做事要看德行,遇到大事祭祀天地,每年的固定時日舉辦大型的祭天活動,春分和秋分這兩天要分別祭祀日和月,這樣才能更好的根據上天的旨意而治理天下。

這個周朝制定的傳統一直延續到清朝,根據《燕京歲時記》記載,「春分前後,宮中寺廟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大族亦於是日致祭宗祠,秋分亦然。」但是秋分是秋天過半、日夜平分的一天,卻不一定是月亮最圓的那天,隨著時間的推移,從秋分祭祀月亮演變出了自己單獨的節日;到了唐代,人們把最適合賞月的黃曆八月十五這天夜晚固定下來作為中秋節。根據它原本的祭月也就是夕月的傳統,中秋也叫做月夕。

到了唐代,人們把最適合賞月的黃曆八月十五這天夜晚固定下來作為中秋節。(pixabay)

中秋還是仲秋?

你可能還見過有人把中秋寫成仲秋,那仲秋和中秋是一回事嗎?古代和現代一樣,一年分為四季,每季有三個月,這三個月按照古代排序的方式稱為孟、仲、季。比如,夏天的三個月分別是孟夏、仲夏、季夏;秋天也同樣有孟秋、仲秋、季秋。仲秋就是秋天中間的那個月,黃曆八月份的叫法,仲秋指的是一整個月,而中秋節指的是特定的一天。

中秋節的奇事

現代人都熟知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的典故,在中國古代,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唐玄宗遊月宮的故事。從唐代起這個故事就被記錄在多部書籍中,後來在詩詞、小說和戲曲中又被多次再創作,形成了很多不同的版本。

根據唐代最初的記載說,在開元年間的中秋夜晚,一位道長邀請唐玄宗(唐明皇)同遊月宮,道長使用神通架起了一座銀色的大橋,直通月亮,兩人走了很久來到一座城門前,門上的匾額題著「廣寒清虛之府」。也就是說他們來到了月宮,月宮裡有數百名的仙女在城內翩翩起舞,仙樂的聲音清麗無比,仙女的舞姿婀娜曼妙,玄宗問這是什麼曲子,仙女回答說是《霓裳羽衣曲》。玄宗回到人間後,憑著記憶記錄下了這首曲子,並且親自教授梨園的樂伎們譜曲,也把它命名為《霓裳羽衣曲》。

在開元年間的中秋夜晚,一位道長邀請唐玄宗同遊月宮,道長使用神通架起了一座銀色的大橋,直通月亮,他們來到了月宮。頤和園長廊彩繪:唐玄宗遊月宮。(公有領域)

可以想像從仙宮帶回來的曲子和舞蹈有多美嗎,當時唐代的詩人白居易親眼見過之後就難以忘懷,他在詩中多次稱讚和回味這首曲子,可惜後來曲譜失傳,我們現在再也聽不到了。你現在聽到的我視頻中的背景音樂,是《唐玄宗夢遊月宮》,它是作曲家陳東的作品,他製作了很多中國風的樂曲。

中秋節的習俗

古人在中秋節都有什麼樣的習俗呢?在八月十五這一天,古人大多會祭月和賞月,《帝京景物略》記載,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之如蓮花。關於古人賞月的描述更多,詩詞歌賦中比比皆是。

吃的方面,首先是吃月餅,《熙朝樂事》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 取團圓之義。」大意是,八月十五這一天叫做中秋,老百姓們互相餽贈月餅,有團圓的含義。

《酌中志略》記載,「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候月上焚香後,即大肆飲啖,多竟夜始散席者。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合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描述的是八月初一開始就有人賣月餅了,到了十五這一天,家家都供月餅瓜果,等祭祀焚香結束後就開始宴席,晚上才散。如果剩下了月餅,可以保存到年末再全家一起分吃,叫做團圓餅。

我懷疑月餅放了三個多月之後會不會硬得跟塊石頭一樣,說不定北京的月餅都這麼硬就是從這兒來的。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把中秋視為團圓的節日。《帝京景物略》記載,「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說的是妻子如果回娘家,當天也一定要返回丈夫家過節,因為這是團圓節。

《酌中志略》記載,到了八月十五這一天,家家都供月餅瓜果,等祭祀焚香結束後就開始宴席,晚上才散。如果剩下了月餅,可以保存到年末再全家一起分吃,叫做團圓餅。(pixabay)

除了月餅,各類水果也都很豐富,螃蟹也開始肥了。宋代的《東京夢華錄》和明代的《酌中志略》都有很詳細的描述。《酌中志略》記載,加以西瓜、藕,互相饋送。西苑蹗藕。始造新酒,蟹始肥。《東京夢華錄》記載,是時,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棗、栗、孛萄、弄色、棖橘,皆新上市。

八月桂花盛開,人們還會賞桂,釀造桂花酒。《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重新結絡門面、綵樓、花頭、畫竿、醉仙、錦斾。市人爭飲,至午、未間,家家無酒,拽下望子。」就是中秋節前,店家都會開始賣新酒,重新布置門面,大家都會搶著喝,到了中午,每家的酒就都賣光了。

中秋節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習俗是觀潮,中秋節前後是觀潮的最佳時間。歷代詩人包括李白、孟浩然、劉禹錫、白居易、范仲淹、陸游、辛棄疾、蘇軾等等都寫下過關於錢塘江潮水的詩句。

我小的時候,對於中秋節最大的期盼就是吃月餅,就好像元宵節想吃元宵、端午節想吃粽子一樣。我翻閱了很多古籍之後發現,這些節日不僅包含著古人對天地神明的敬仰,古人過節的方式也比現代的花樣要多多了。

在我們今天提到的關於中秋節的知識點中,最讓你印象深刻的是什麼呢?歡迎你在留言區來告訴我,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月圓人團圓。

▼ 相關影片

本文由愛麗Ally授權刊登。點閱更多視頻。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