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熙來同學:薄六親不認 目標是一國之君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9月12日訊】中共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已經入獄7年多,但相關事件仍受到世人關注。美媒曾刊發薄熙來同學的訪談系列,他的同學們稱,薄熙來這人六親不認,什麼事都幹的出來,而且還稱薄熙來的目標是一國之君。

7年前重慶事件發生後,時任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的薄熙來隨後倒台。在薄熙來案開庭前,《美國之音》聯繫到幾位曾經在北京大學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同窗的同學,請他們談談對薄熙來事件的感受。

訪談記錄中受訪者姓名均以「老同學」替代。

其中有一位受訪者的老同學,是薄熙來在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就讀期間的一位同屆校友。目前定居海外。

他表示,1979年至1982年,他就讀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新聞系期間,薄熙來是國際新聞報導專業的學生。而他是英文新聞寫作專業。兩個專業的學生坐在一起。

老同學說,當時就知道薄熙來的背景,從心裡看不起這種人,他不是憑本事考進來的,所以這3年裡面他從來沒有主動找薄熙來聊過天。

他還說,他1979年入學後,聽說過一件事,就是薄熙來考研究生的分數不夠,結果是靠「落實政策」錄取的。大家都知道這事。對此,同學們都不滿意,因為這屬於特權了。這個消息是老師們透露出來的。

老同學表示,那個時候總體的看法就是:這是一個走後門進來的學生,但走後門的也不是他一個。

至於對薄的個性的看法,老同學說,他和薄之間沒有什麼往來,就是覺得這人絕對是六親不認的主。因為薄在大連當市長時,曾帶招商團去美國招商。在洛杉磯有一個記者,是他們當年的一個同學。

他說,那個時間是九十年代,也就是他們畢業頂多10年之後。在美國做記者的同學和薄熙來在學校肯定是認得的。結果呢,那個記者就問「薄市長,您還記得我是誰麼?」薄熙來瞥了他一眼,就說了一個字兒:「No!」

老同學還舉例說,2005年,薄熙來是商務部長,已經是中央委員了。那年商務部搞了個座談會。那天開會時,薄部長去了。這位老同學是商務部請的客人,也去了。正好散會的時候他跟薄熙來撞上了。

老同學說:「多年不見,薄部長可好?」結果薄熙來踅摸了他一眼說:「喲,您是誰呀?我不認識您呀!」後來老同學就挺尷尬的,就把名片掏出來說:「兄弟叫xxx,1979年英文新聞寫作專業的。」

老同學認為,薄熙來就是裝着不認得!道理很簡單。他當了官,就目空一切了,以為天下就姓薄了。他就是這種人!

老同學還說:「根據3年同學期間對他的觀察,和以後的發展,那麼我得出的結論是,這人六親不認,什麼事都幹的出來的。還有,他在大連搞個什麼玩意兒,就會立個碑;另外,後來他到了重慶,他玩兒的什麼唱紅歌,讓和尚都去唱紅歌。那都是有悖於常理的,太假了。根據所有的這些徵兆,我感覺這人的胃口是中國的一國之君。這是他的目標。」

老同學認為:薄熙來真要是當了一國之君,可能會搞一個類似於第三帝國那樣的模式,就是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不就是NAZI(納粹)麼?…

薄熙來和周永康結黨營私

香港《鳳凰週刊》也曾刊發封面報導稱,薄熙來和周永康串通結黨營私。

報導說,周永康曾在重慶與薄熙來有過一次密談。談話主要內容是,徹底否定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理論與實踐,倆人甚至認為,毛澤東晚年提出的關於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論述和實踐是正確的,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需要調整。

薄熙來說,這個問題他已思考了很久。周、薄兩人政治立場、價值觀念一拍即合,表示要「大幹一場」。周永康回京後,對身邊的「鐵桿們」說:「我們要干成『大事』,像薄熙來這樣的人應該利用,他可以幫我們沖一衝。」

中共十八大前,2012年2月6日,時任重慶公安局長王立軍,攜帶機密資料出逃成都美國領事館,同年2月14日,時任中共副主席習近平訪美時,《華盛頓自由燈塔》曝光了王立軍移交美領館的材料中,有關於薄熙來、周永康聯手密謀政變的鐵證。

據悉,政變計劃是由江澤民主導、曾慶紅主謀、周永康憑藉政法委第二權力中央負責實施,推薄熙來上位,先在「十八大」奪取政法委位置,然後再鞏固武警部隊的武裝力量、鞏固輿論、重慶模式的政治綱領等,待各方面成熟後再廢黜習近平。

據報導,如果政變成功,薄熙來將任總書記,周永康將成為「太上皇」。薄熙來和周永康第一目的是奪取中共最高權力,防止江澤民集團因迫害法輪功問題受到清算,第二目的就是推自己家族的後人上台,繼承權力。

薄周政變計劃曝光後,同年3月15日,薄熙來被免職。2013年9月,薄熙來被判處無期徒刑;同年底,周永康被內部調查;2015年6月,周被判處無期徒刑。

目前兩人均囚於秦城監獄服刑。

十九大後,中共官方多次公開批薄熙來、周永康、令計劃等人,位高權重,既巨貪又巨腐,「陰謀篡黨奪權」,案件「令人不寒而慄、觸目驚心」等 。

這是繼文革時期「四人幫」後,40年來,中共官場罕見的再次出現「篡黨奪權」的說法,間接證明了江派多年來針對習近平的政變陰謀。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劍彤)

相關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