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9年09月05日訊】近期發表在《天體生物學》(Astrobiology)期刊上的研究介紹了一種掃瞄外星球上是否存在有機生命的全新方法。
之前科學家主要考慮通過分析行星大氣的成分作為判斷該星球存在生命的依據,比如,如果一顆系外行星的大氣層存在較多的氧氣,就比較可能有生命。但是這不夠準確,因為一些無機過程也能產生氧分子。
這份新研究找到了全新的思路。他們發現,自然界中分子排列有兩種偏手性,就像人類的左撇子和右撇子。自然界中,左撇子分子和右撇子分子的數量應該是一樣的。
「然而生物打破了這種對稱性,」研究者之一荷蘭大學的天文學家弗蘭斯.斯尼克(Frans Snik)說,「這是化學物質和生物的區別。」
地球上的生物也都是兩種偏手性二選其一。研究者稱,光線與這些具有偏手性的分子發生作用,產生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的螺旋電磁波。可是無機分子不會對光線產生這種效果。
斯尼克曾用這種方法分析新採摘來的常春籐葉子,觀察到了發生螺旋偏向的光線。當葉子開始枯萎,這種螺旋信號變得越來越弱,最後完全消失。
他們接著把實驗儀器帶到荷蘭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校內一棟樓的屋頂上,觀察樓下的操場。儀器沒有顯示任何螺旋偏向的光線信號。斯尼克驚訝地意識到,這個操場用的是人造草坪。
當他們把儀器對向幾英里外的一片樹林觀測,螺旋偏向信號又變得明確和清晰。
不過,斯尼克不確定的是,外星球的生命形態是否也具有這種偏手性。他們正在設計一個儀器,將其送上國際空間站(ISS)進行進一步測試。
沒有參與這份研究的天文學家、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的愛德華.施維特曼(Edward Schwieterman)說,這個方法在外星上應用的難點在於,要遮住周圍的環境光線以聚焦在掃瞄的物體上,環境光線來自行星賴以公轉的恆星,一般是要觀測的光線的100億倍以上,更不要說即便一顆行星存在生命,上面也只有來自少部份的光線具有螺旋偏向性。
「信號很微弱,但是結果的模糊性也很小,」施維特曼說,這意味著這個方法儘管難度大,也許是可用的。
──轉自《大紀元》(記者笛睿編譯)
(責任編輯: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