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中國經濟衰敗並非緣於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談判最近有了一點新進展,新華社於7月21日公布了兩條消息:一是美方宣布對110項中國輸美工業品豁免加征關稅,二是有關中國企業正在進行新的美國農產品採購詢價。加之中美雙方確定30日恢復面對面談判,都可看作中方的防守型進攻姿態略有軟化。軟化的原因在於中國面對自身經濟困境,必須尋找突破口。

目前,中國將自身的經濟困境詮釋成美國對華貿易戰導致。但據我長期觀察研究,中國國內經濟走衰,根本原因在自身,中美貿易戰只是加速了中國經濟衰敗,這是一個有詳實數據可證的過程。

房地產市場走衰與地方政府財政吃緊

房地產是中國的龍頭產業。早在2009年,中國網民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依韻翻新:「沒有房地產就沒有新中國,……房地產,它一心救中國。它指給了富豪圈錢的門路,它引導政府走向豪奢。它堅持了瘋漲八年多,它改善了官員的生活;它構建了升官GDP,它收取了稅費好處多」。

這個龍頭產業的興衰就是觀察中國經濟的窗口。從2016年開始,中國房價再也無法上揚,被稱為房價「永不會跌」的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的房價,從2016年底至今,平均下跌了15%,炒房投機客正在紛紛棄市——這是買方。

再來看賣方。騰訊網7月20日發表一篇《樓市:最殘酷的時代來了?》,該文引用的數據顯示,截止7月18日,2019年已有265家房企申請破產;2018年約450家左右,這些房企破產的原因主要是「資金鍊斷裂」。

對地方政府來說,土地一直是支撐地方財政的大半壁江山,房地產市場走衰必然會影響賣地收入。從2012年開始,地方財政吃緊的消息經常見諸媒體,用「地方財政吃緊」作關鍵詞搜索,最早可搜到2012年的信息「地方財政吃緊,為拉動經濟推動四萬億」;另能夠搜出若干條信息,2013年是人民網的「地方財政普遍吃緊,收入倍增計劃能否實現遭質疑」。總之,地方財政吃緊始終伴隨地方政府。全國範圍內推行了十年之久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已迫使大約1億人搬遷,但地方政府大多拿不出補償資金。

中國金融系統一力托舉房地產商、個人房貸、地方政府債務三者推動的房地產泡沫正在慢慢癟下去,完全是中國經濟內生的問題,與貿易戰無關。

貿易戰促成外資撤離,加速世界產業鏈重組

中國投資環境的劣化——土地價格與人力資本上升、外資稅收優惠取消等,早就促使外資陸續撤離。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外資在中國固定資產的投資額僅為2146億,與2011年的5087億相比較,短短6年時間下降了57.8%。許多外資在觀望中猶豫,原因是找不到與中國同樣的「投資寶地」。

在華外資當中,美資動態具有指標意義。貿易戰開始後,美商一直通過遊說集團在影響華府政治圈,經過一年多猶豫之後也開始外遷。據《華爾街日報》7月19日報道,5月份大量中國進口商品關稅從10%上調至25%後,美國製造企業著手將供應鏈移出中國。例如生產Crocs鞋、Yeti啤酒冷卻器、Roomba吸塵器和GoPro相機的公司已經開始在其他國家生產商品,以避免美國對大約25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高達25%的關稅。蘋果公司也在考慮將部分設備的末道裝配工序移出中國以避免美國關稅。有的美企明確表示,「一旦離開,就不會回去了。」 在華美資的動向進一步推動了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重整。

大陸對美出口前20大企業,台商占了15家。據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說,台灣的全球價值鏈參與程度高達67.6%,因受美國針對大陸的貿易保護措施直接影響,產出額將減少GDP的0.8%。倘若大陸採取報復措施,台灣產出額的下跌幅度將擴大至GDP的1.8%。考慮到這些壓力,台資大量從大陸撤資,目前已有93家台商回台投資,投資金額突破4520億元(台幣),據預測,可為台灣帶回超過42100個就業機會。

外資從中國撤離,最大受益者是生產成本較低的其他亞洲經濟體,如越南、印度、台灣和馬來西亞。其中許多國家的出口都大幅增長。有人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部分中國企業的權宜之計,為了避稅,將一些商品被運至這些國家轉道出口。但這類企業的數量不會太大。

外資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相當重要。相關數據顯示,雖然外資企業占全國企業數量不足3%,但創造了近一半的對外貿易、25%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20%的稅收收入。中美貿易戰引發的全球產業鏈重組已經不可逆轉,對中國帶來的經濟損失是長遠的,就業、稅收、進出口貿易與外匯儲備都受影響。

外資撤離,失業問題雪上加霜

研究中國的真實失業率是件困難的事情,中國政府公布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常年維持在4%左右,無法取信於人。現改為城市調查失業率,增加不到兩個百分點,也無法反映真實的失業情況。中國失業情況只能通過相關分析猜測。

一、中國政府對就業的關注程度,是測試失業是否嚴重的標記。早在201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定下的「六穩」之策——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經濟增長目標),「穩就業」就被設為「六穩」之首。今年不僅仍然強調「六穩」,還數次強調就業優先。中共國務院辦公廳於5月22日宣布成立國務院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誓言「守住不發生大規模失業的底線」。

二、網上相關資訊。據彭博社6月初報道,百度數據顯示,在2019年1月份至2月份,「找工作」這個詞的搜索量狂漲,日搜索量最高達到了27萬多,是歷年搜索量的10倍;到4月份,「找工作」一詞頻率飈升至歷來最高點。中國就業市場正在承壓還有一個數據可證:中國5 月官方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 為49.4,不僅低於榮枯線(50),還較4 月減少0.7。

中國官方有時對外資撤走的消息闢謠,正好顯示了非常在意。幾年前,中國媒體就有過《外企掐著中國的命脈 影響數以億計人的就業》報道,其中談到,直接在外企就業的人只有4500萬人,但國內存在很多靠著外資生存的供應商、上下游企業,數以億計的就業與外資有關。官方數據顯示,隨著外資的撤離,自2013年到2016年,在外資(含港澳台)企業就業的人數從2963萬人下降到2666萬人,減少297萬人。2018年中美貿易戰之後,隨著外資撤離加速,失業人數更多。

以上是對近幾年中國經濟的幾個主要門類:支柱產業房地產、外商投資與國內就業情況的分析,目的是破解一個中國當局與西方媒體共同的誤導:中國經濟困難由中美貿易戰造成。結論是:中國經濟走衰,緣於本國的經濟內在結構性問題,貿易戰只是雪上加霜。對中國當局來說,弄清楚自身病源,比玩怪罪遊戲更有利於調整。

——轉自《自由亞洲電台》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