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中資「脫中」 中共不能說的貿戰內傷

今年即將過半,外界關注,中美貿易戰在下半年是否會進一步升級。

今年5月,美國因中共推翻原訂協議,川普宣佈對2000億來自中國的商品上調關稅,並可能擴至另外325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一旦美國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全面加徵關稅,諸多分析直指,這將帶來前所未有的全球製造業大遷徙。

事實上,全球供應鏈早就未雨綢繆。目前,外商撤離中國的情況可謂很明顯,美、日、韓、台灣等國際大廠紛紛出走中國,比如美國蘋果公司已要求iPhone手機代工廠要逐步離開中國,iPhone最大代工廠鴻海也已另覓生產基地。

不只是外資企業紛移出中國,中國企業也在出走,轉往印度,東南亞等地投資設廠以分散生產力。如《日經新聞》報導,截至5月20日,今年中國在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資(FDI)達到15.6億美元,年度激增5.6倍,且僅1至4月的數字就超過2018年的全年總數。

另有數據,中資到東南亞各地落腳,多以香港資金名義,以越南為例,若再加計香港部分,中資今年第一季就占越南外資的四成,躍升越南外資最大來源。

總之多個不同數據表明,今年以來,中資中企正加速產業出走外移,繼中小企業後大企業也紛紛遷徙,繼傳統產業後電子廠商最為明顯積極,尤其是現階段尚未被納入加稅名單的筆電、智能手機等製造業。

以手機產業鏈為例,巨頭領銜中國國內企業「南遷」步伐加速,國內蘋果供應鏈的兩大代表性的廠商立訊精密和歌爾股份,與富士康同步進行轉移越南和印度等地建廠,目前部分產線已量產。此前報導,去年已有舜宇光學、歐菲光、同興達、合力泰、三贏興等企業為代表的模組廠展開了在印度投資的計畫。換言之,早在2018年,中國手機產業鏈就出現了產業出走的強勁勢頭。

貿易戰關稅其實只是加快中國產業鏈企業轉移。中國製造業在多重受壓之下,總體需求量的高度飽和,本土市場成本優勢喪失,利潤進一步下滑,國內經營日益困難。

中國製造業大廠還有能力出走轉移,但小微實業(中小型企業)往往萎縮。不久前有一篇已遭下架的微信文章,標題是:「製造業大逃亡,傾注了6年心血的工廠,今天宣佈破產倒閉了!」據悉,這篇文章還引起了郭台銘的共鳴,特地轉發給鴻海集團幹部。

這篇文章,除了道盡一位從美國回到中國、在深圳創辦電子加工製造廠的小老闆的經營心聲,還說出了房地產如何摧毀實體經濟,很多製造業老闆最終退出實業,關廠買房炒房,結果製造業不斷少了踏踏實實做實業的老闆,樓市不斷多了炒房客。

中共壟斷土地並把房地產當作拉動GDP的火車頭,其實製造業才是一切行業之母,扮演了穩定經濟的角色,現在川普「製造業回流美國」,高端製造業去美國,低端製造業到東南亞,中國還剩下什麼?

中共官員及喉舌媒體鼓吹:中國14億人的消費市場,就是貿易戰最大的底氣。專家指出,製造業所能提供中產階級的就業人數比金融業等服務業多很多,差不多會帶動其他2.5倍工作機會,包括中國在內全球製造業移出中國,因此而失業的民眾如何消費?

中共官員及喉舌媒體鼓吹:美國正在因貿易戰逐漸喪失中國市場,而世界絕對不會有第2個像中國如此龐大的市場。但現在包括中國本土企業在內的全球產業鏈都已經出現大搬風、大洗牌,從中國撤離,未來不久,亞洲製造供應鏈將有大變化,或迎史上最大訂單遷徙。

中共官員及喉舌媒體鼓吹:打貿易戰奉陪到底。但數據會說話,事實勝於雄辯,中國資本、製造業爭相逃離、棄守中國市場。即便日後中美貿易戰休兵,中資脫中的態勢儼然難了,也難以避免相關產業「空心化」。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王馨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