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9年05月07日訊】【前言】
有人說「陰陽五行」生剋制化是古代物理化學,而「術數」是中華特有學術,好像也講得有道理。不過由於不容易了解,所以數術,像是占卜卦課等,因其神祕性而被排斥為不科學,現代學者通常將其打入「玄學」冷宮而「束之高閣」。殊不知古代士人學者自孔子以來大都是「斷卦」高手,因為他們學習過「群經之首」的《易經》,所以古代鴻儒們除了具有文學的「感性」,也有「五行八卦」的科學「理性」。
【八卦】
傳說「伏羲氏」創造了「先天八卦」圖形符號,乾天、兌澤、離火、震雷、巽風、坎水、艮山、坤地,應該是觀察大自然現象,排列組合而成之符號。天地人「三才」,人秉立於天地之中,配合陰陽兩極,2的3次方=8,所以說「八卦」是科學。再者「無極生太極」就是代數所謂的X(0)次方=1,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八八64卦中華古早就確立了「二進位」計算系統,那是近代「數位」電腦的立基點。
伏羲先天八卦之後,「周文王」再演練出「後天八卦」時間次序,1乾、2坎、3艮、4震、5巽、6離、7坤、8兌。但所謂「先天數」為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後天數」則為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兌七,艮八、離九。
請看附圖「八卦九宮」:《洛書》九宮圖是「法以靈龜,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載九履一,五中央居」,配合古老中華地圖之「下北上南、左東右西」,自然成了西北方乾宮6、北方坎宮1、東北方艮宮8、東方震宮3、東南方巽宮4、南方離宮9、西南方坤宮2、西方兌宮7。加上《河圖》的陰陽隔五相生,「一六共宗、四九同道」及「二七為朋、三八為友」,佛家「萬字符」已呼之欲出了。
「後天八卦」之順時間旋轉: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就是「內旋度己」。八卦四條對角線,米字乾巽合十、坎離合十、艮坤合十、震兌合十,那麼有緣人自大唐以來千百年輪迴轉世,為著即是來領受聖人傳大法。
【解卦公理】
就像近代「實證科學」的數學,「自由心證」的術數如果耐心去理解,也自有其基礎「公理」(Axiom)如下:
(一)八卦64卦384爻足以宏觀表述大自然天地人間的萬事萬物,此為第一前提。
(二)《易經》為「神傳文化」,卦辭及爻辭內含「文字密碼」,可做解譯斷卦依據。
(三)起課占卜「心誠則靈」,不可重覆卜卦。但不同方法求測則見大致一樣的結果。
(四)解譯斷卦時,「由已知推求未知」。
(五)斷卦需「學術」配合「常識」,預測結果更需「知其所以然」。
【馬前課大要】
相傳一千八百年前諸葛亮在戰馬前,用三個古幣占卜而成《馬前課》,得以預測未來天下大局。
第一課 ○●●●●○ 中下 在卦為頤
第二課 ○●○○●○ 中下 在卦為離
第三課 ○●●●●● 下下 在卦為剝
第四課 ●●○●○● 中上 在卦為解
第五課 ○○○●●● 下中 在卦為否
第六課 ●○○●○○ 上中 在卦為兌
第七課 ●○●○○● 中中 在卦為井
第八課 ○○●●●○ 上上 在卦為益
第九課 ○●○●●● 中上 在卦為晉
第十課 ●○●○●● 中下 在卦為蹇
第十一課 ○●○○●○ 中下 在卦為離
第十二課 ●○○○○● 上中 在卦為大過
第十三課 ○●●○○○ 上中 在卦為大畜
第十四課 ○●○●○● 中下 在卦為未濟
《馬前課》原著將每個課卦當成像「抽籤」,解卦斷曰有如「籤詩」,而且分成上上籤、上中籤、中上籤、中下籤、下中籤、下下籤等。六個或黑或白的圓圈表示卜出來的錢幣陰陽面,就是64卦其中一個卦的六個爻。
奇妙無比的是,孔明軍師搖出的十四課,正確預言了三國以後的朝代興替:
三國—>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國—>抗日/中共—>聖師
【五行生剋看朝代興替】
正如我們上面所提到的「不同方法求測則見大致一樣的結果」,有關此理、譬如模仿同好小岩博士《五行斷代歌》來看端倪,也可以「知其所以然」(筆者在此茲改原著韻腳以求押韻、微調辭意、重新編排如下):
三國屬金兵亂兮,晉朝馬炎來剋之,
南北朝時道家水,黄老煉丹悟天機;(道家屬水)
隋唐一统中原土,慧能棒喝貪嗔痴;(佛家屬土)
朱温篡唐金刀劈,五代後周由水基,
水生柴榮及宋木,程朱道學全真滋;(木主生發/新道學)
遼金元兵亂又起,金刻大宋朽木遺;
朱洪火趕金元離,陽明心學合儒釋;(儒家屬火)
後金改稱清八旗,滔滔洪水明火熄;
共和五土剋清夷,不幸扶桑木來欺;(日本侵華)
土金貪腐民心棄,共工洪水淹陸地,(大陸淪陷)
土石流落海島棲,後來青木大位即;
水多木浮小心駛,船到橋頭自然直;
靜待主佛將世濟,全新紀元人生機。
-註-
[1] 陰、陽用0、1表示,乾三連、三陽就是111而電腦二進位(111)= 7 ,坤六斷、三陰即000、(000)= 0 ,以此類推。(111)二進位算法 為2的(2)次方 1 個 =4,加 2的(1)次方 1個 =2 ,加 2的(0)次方 1個 =1,所以 4+2+1 = 7 也。
[本篇完、系列全文待續]
(責任編輯:李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