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為何人民幣無緣「全球最美鈔票」?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幣的消息被各大陸媒競相報導。然而,與此同時,世界鈔票協會卻傳來了「加拿大10元新鈔,獲評2018年度最美鈔票」的消息。這是時隔15年後,加幣第二次奪冠。在2004年首屆「全球最美鈔票」年度評比中,正是加幣20元奪得了首個冠軍。此外,在2011、2012和2013年,加拿大紙鈔還相繼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當中國人民銀行只是「對票(幣)面效果、防偽特徵及其布局等進行了調整」;力求「採用先進的防偽技術」、「提高人民幣防偽能力和流通壽命」,卻只能滿足於「使公眾和自助設備易於識別」時,人家加幣已打破「橫版」的固定模式,大膽的採用豎版設計了。此次奪冠的加拿大10元新鈔,不僅在外觀設計上力求創新,且在紙幣圖案的內涵上也尋求突破。

網絡上有文章介紹,在加國公民對「一位他們認為標誌性的加拿大女性人物」進行提名後,10元加幣的正面就「被印上了非裔加拿大民權活動家維奧拉·戴斯蒙德(Viola Desmond)的頭像。這名「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加拿大公民的共同意願」的黑人女性曾在影劇院觀影時,「坐在了白人專屬的區域,並拒絕讓出自己的位置」,她「對種族隔離制度的挑戰……最終成為了加拿大歷史上公開反對種族歧視的開端,推動了現代民權運動的發展」。

為了「在促進人權方面做出努力」、「加強公眾對人權的理解」,加拿大的全新10元鈔不僅在正面首次印上了上述這位非王室女性頭像,還在背面印上了加拿大人權博物館的圖像。正如現任的加拿大銀行長所說,「紙幣的設計不只是對『如何增強其安全係數和使用持久度』的考慮,它也是一種『去講述加拿大自己的故事』的藝術」。

相比加國全新10元鈔的「藝術」旨在捍衛與促進該國「公民的核心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我們不禁要問,中國每種面額的新版紙幣都仍印著10年未變的大獨裁者、曾不斷發動政治運動、屠殺了幾千萬中國人的劊子手毛的頭像,又是在捍衛和促進什麼呢?

遍觀那些發達國家的紙幣,我們不難發現,正面所印的不是歷代皇室成員,就是對國家做出過卓越貢獻的知名人物。請問,毛對1949年之後的中國到底有啥貢獻?讓國民集體陷入大饑荒、大屠殺,而自己卻過著驕奢淫逸的快活日子的「毛太陽」到底是解放了中國人,還是奴役了中國人?

新版人民幣花裡胡哨的改了半天,恐怕也只為符合那句「富有『新時代』特點的『繞口令』:『該改的、能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看來,中共是打算沿著逆世界而行的獨裁之路走到黑了。所謂獨裁,不僅意味著民眾權利會被強權剝奪,更預示著民眾的私有財產將被暴政洗劫一空。從人民幣雖歷經多次改版、卻仍無法遏制假幣泛濫、甚至能從銀行提款機取出就足以洞見。

人家「全球最美鈔票」是「充分利用了創新技術,很難偽造」;德國的假鈔流通機率極低,「一個德國人要活到833歲才有機會收到一次假鈔」;日本更是由於鈔票「在紙張、印刷、水印方面製作精良」,偽造需要很強的技術,因此根本就沒什麼假幣。而中共治下的中國呢?按照公安部的統計數據,到2004年7月時,「共破獲一千多起人民幣假幣大案」,「破獲收繳的假人民幣多達四億餘元」;「自2000年以來,收繳假幣累計已超過二十億元」。

2014年,據陸媒報導,濟南一位女士從銀行自助取款機中取出2000元,其中一張在購物時被驗鈔機驗出是假鈔。對此,有文章披露,「在大陸每年發現的假鈔達10億元以上,銀行卻對現金提款機中提取的假鈔不負責」。更可怕的是,早在90年代初,中國就出現了高仿偽鈔,「不僅肉眼難辨,甚至許多驗鈔機也無法識別」。不少民眾反映,這類偽鈔若沒有「內鬼」,是不可能造出來的。

多年之後,來自中國的、仿真度極高的美元偽鈔甚至想要飄洋過海,大大咧咧的入境韓國。2014年,韓國釜山海關就查獲了一批面額100美元、能「騙」過中、韓兩國驗鈔機的偽鈔。美元偽鈔進不來,但假人民幣卻可隨著大量的中國遊客徑直流入韓國。據濟州島一家免稅店所述,每天因中國偽鈔而損失的資金達8千到1萬2千元人民幣,週末收到的偽鈔更是高達1萬5千元。

可見,中國的假幣害人害己、早已為禍一方。對中國人來說,要想從財富中止損,必須防範的又何止是假幣?顯然還有超發的人民幣。此次中共當局發行新版人民幣,焉知不是對大量增發的人民幣流入市場可能引發民眾恐慌而有所忌憚?以舊換新的「障眼法」將為中共轉移民眾視線、從而加大力度印鈔提供極大的方便。看來,獨裁惡黨仍打算將人民幣「外升內貶」的假象繼續營造下去。在自私自利的中共暴政面前,「民窮」那都不是事,「國富」、「黨富」才要緊。

中共為一己私利,不惜禍害人民,也玷污了本該彰顯國民意願、反映國計民生的貨幣。在中共這個強盜、惡匪手中,人民幣永遠也成不了「全球最美鈔票」。那些表示要參與「一帶一路」的大國、小國,都曾因人民幣存在巨大風險而拒絕讓其成為交易貨幣。從這些國家難得一致的選擇就不難看出,只要中共存在一天,人民幣就只可能被視為「紅禍」、讓人惟恐避之不及。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