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A股東方通信成「妖股」的原因

丹麥最大電信公司「丹麥電信」(TDC)週一(3月18日)晚宣佈,出於安全考量,該公司已選擇瑞典電信設備製造商愛立信替代現有的供應商華為,作為其在全國範圍內推出5G移動網絡的合作夥伴。(Robyn Beck/AFP)

 3月18日晚間,上證A股東方通信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擬減持不超2%股份。若按當天收盤價,這次減持拋售市值將超過7億元。東方通信被指今年A股最大的「妖股」,而且是「妖王」。

妖股是證券業術語,指某隻股票的股價暴漲或暴跌,走勢異樣百出,完全脫離經營業績、市場大盤、基本技術分析等規律。東方通信股價隸屬暴漲,以下相關數據或資料皆來源於公司或媒體報導等公開信息。攤開東方通信的年報財報,若將各種各樣的數字以文字簡扼表述的話,那是近10年來,公司獲利能力非常薄弱,公司連續6年經營現金流為負數(入不敷出是常態)。

然而,從去年11月26日至今年3月7日,東方通信股價從每股4.46元上漲至每股40.49元;也就是僅67個交易日,該公司股票的股價累計暴漲近808%。

無法忽視的是,去年11月官方宣布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科創板,自此機構、法人等各路資本開始炒作科創板概念股,5G題材首當其衝,乃至號稱5G概念行情將貫穿A股2019年全年,而東方通信成為5G概念龍頭以及滬深兩市這一輪行情的領頭羊。

東方通信明顯靠5G翻身,不過5G概念那麼多,東方通信何以成「妖股」之王?從去年到今年,消息面顯示最大的炒作主題是華為:2018年12月華為宣稱已獲25份5G合同、出貨上萬個5G基站,全球第一。2019年1月華為舉辦5G發布會宣稱已獲得30個5G商用合同,領先全球。

2月19日東方通信曾發「降火」公告,稱產品與5G關聯性不大。但是,東方通信在2018年年中報提到的「NB-IOT、5G等新技術的不斷部署應用」,不僅如此,東方通信確實與華為有聯繫。

在東方通信2015年半年報中寫道,「東信網絡在確保華為傳統業務的同時,積極向產業鏈高附加值環節拓展延伸,並成為華為全球金牌合作夥伴。」在2017年2月16日華為全球工程服務供應商大會上,東信網絡連續第三年成為華為全球金牌服務供應商,連續七年成為華為中國區「金牌服務供應商」。

根據官方簡介,東信網絡主要從事移動通信網絡等相關業務,在5G的NBOT工程的優化、替換升級、搬遷方面與華為公司有一定合作。股權結構顯示,東信網絡由東方通信全資控股。

截至目前,東方通信的前三大股東分別是:東信集團(控股45.44%)、中國證金、中央匯金,均為國有法人。因東信集團的母公司是央企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也就是東方通信的最終實控人是國央企的大老闆──國資委。

所以這次公告減持的東信集團,不能沒有大老闆的拍板,因而有種說法是監管高層給炒家炒作過火降溫。只是在今年前後星火四起時不潑冷水,在東方通信股價暴漲近十倍後,官股階段獲利出場的減持計畫,在中小投資人看來實有「收割韮菜」之嫌。

其實東方通信的問題本質還不是「妖股」,像東方通信財報所顯示的公司,在其他國家股市可能早就清算退市,也等不到多年後靠5G概念翻身。

東方通信的現金流常年入不敷出,至今公司仍然不缺錢,就連長短期銀行借款也沒有,到底靠什麼?政府補助,每年約有一千多萬元收益。除此,2000年至今,公司投資淨收益長期占淨利潤30%至50%甚至超過50%,最高達80.08%,而所謂投資收益,基本靠變賣資產,特別是委託貸款維持運營。就有報導直指,該公司主營業務都是幌子而已,公司真正賺錢的隱藏核心業務是委託貸款──央企國企容易拿得到銀行貸款,再委託銀行轉貸出去,通俗的說就是放高利貸。

東方通信可以說是一家披著高科技外衣的金融公司,而東方通信被炒成5G龍頭企業,也是假概念,目的是要樹立典型,重燃股市股民的激情。這歸根結底是政治的考量與運作。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