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你看不見的玄機 【西遊漫注】(35)菩薩為何舉薦二郎神

作者:挪威龍王

【新唐人2019年02月19日訊】(35)菩薩為何舉薦二郎神

儘管猴子比太子技高一籌,把一個惠岸行者也給累得氣哈哈,狼狽而去。可是悟空跟木叉一樣,都是修行未得圓滿的人,如果說那些有果位的大神仙來真格的來收拾一下孫悟空,孫悟空必是吃不消的。之所以費老大勁兒搞不掂這個猴子,很可能是神仙們並不想要了孫悟空的性命。到後來打敗了孫悟空,也沒有當場結果他的性命,卻是押解上了天庭,由玉皇大帝來處置。並且,天兵天將們對孫悟空的嘍囉們也是捉拿了,並不傷害。遠不像人間的兵爭、豪奪,動輒以殺人為要。

眼看自己寄予希望的兒子惠岸行者也不是孫猴的對手,李天王又是心中驚慌。這老哥,又是不動動腦筋思考思考問題會不會有解決辦法,也不說自己親自出馬,而是又一次坐在的案前提起了筆……

大力鬼王和惠岸行者一起回到天庭,在靈霄寶殿把李天王的奏章上呈玉帝。卻說玉帝拆開表章,見有求助之言,笑道:「叵耐這個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敵過十萬天兵!李天王又來求助,卻將那路神兵助之?」

真有趣,看樣子玉皇大帝也對李天王不厭其繁的求助頗有微詞。從小說中就可以看出來,本來麼鎮邪滅亂是你李天王等護法神眾的事情,為啥總是不自己想辦法,為啥總是遇到困難就發怵,心裡發怵了就回來找本來指望你把事情擺平的玉帝來訴說。

然後聽聞玉帝發問,話音沒落觀音菩薩就接過話頭來了,這次菩薩反應可真夠快的。她老人家欣欣然舉薦了玉皇大帝的外甥二郎神楊戩。舉薦二郎神這事兒,觀音菩薩估計是早就想好了。

因為這個二郎神跟孫悟空的相似度幾乎是百分之百。個性,一樣的自戀、孤傲;面子,倆人一樣的在乎名分不務實、二郎神在乎清高的名分、孫悟空在乎虛假的名分;神通,一樣的七十二般變化,並且兩人的變化還一樣的不倫不類;飛行,一樣的快,並且似乎他比孫悟空還快;脾氣,一樣的易怒,並且,還一樣的喜歡別人夸上一夸。所以說,觀音菩薩給孫悟空找了一個鏡像對手,而且無論是武功、還是智商,各方面都還要比孫悟空高那麼一點點。但是二郎神很有自立門戶的精神,人家得道成仙了也不上天上、而是寧肯在地上自家的廟宇裡自成一派,而孫悟空呢,則對別人的依戀程度很高,自家好好的洞天福地不要、偏偏要跑到跟他格格不入的天庭去。

為什麼我認為二郎神比孫悟空飛得快?下面是原著中有關句子的對比,您可以參考。

悟空謝了。即抽身,捻著訣,丟個連扯,縱起筋斗雲,徑回東海。那裡消一個時辰,早看見花果山水簾洞。

好猴王,急縱筋斗雲,霎時間過了二百里水面。

(真君他們)眾兄弟俱忻然願往。即點本部神兵,駕鷹牽犬,搭弩張弓,縱狂風,霎時過了東洋大海,徑至花果山。

這個時候,如果孫悟空稍微能靜心地反思一下,就會發現,他明著是陷入了神仙們討伐他的天羅地網,實則是,他陷入了自己的執著和慾望所布下的一個迷宮,無論他聽到什麼,看到什麼,都是他內心執著自我慾望的物化和影像,孫悟空就好比走入了一個鏡子世界。鏡子中反射的光怪陸離的種種,都是他內心所投射出來的,並不是來自外在。

孫悟空在這個謎中,爭啊、鬥啊,最終是精疲力竭、智慧窮盡,然後,被自己的慾望給拖累得心智盡失、自己打敗了自己。什麼是心魔?這就是心魔。

孫悟空齊天的本事,遇到真君也不靈光了,兩個人鬥了300多個回合,也沒分出勝負來。二郎神搖身一變,施展出了超級放大的本事,變出一個護法惡神的形像來,他這一變化正撓到孫悟空的癢處,孫悟空二話不說也變得一樣形像高大、青面獠牙。卻不料這個二郎神不比他孫悟空,滿山的猴子妖怪,只有孫悟空一個是有點能耐的,人家的梅山七兄弟個個本領高強,結果他們另一邊把孫悟空的部下給打得落花流水。孫悟空慌了,施展七十二般變化,卻不巧得很,碰上個比他更善於變化的二郎神,結果孫悟空給折騰得七葷八素,黔驢技窮。

最好笑的是孫悟空滾下山崖,伏在那裡變一座土地廟兒。大張著口,似個廟門;牙齒變做門扇,舌頭變做菩薩,眼睛變做窗欞。只有尾巴不好收拾,豎在後面,變做一根旗竿。你瞧瞧,這時候孫悟空最突出的就是嘴巴牙齒舌頭、與眼睛,身軀四肢都可以變得沒有了,然後最有代表性的五官與尾巴,卻依然很大、很醒目。口舌貪吃嘛,不肯變小;眼睛嘛,高得很,也不肯變小;尾巴嘛,人家是孫悟空的老大,更不肯屈尊啦。命都快沒了,這幫傢伙還在計較大小、擺顯身分哩。

經過一番打鬥、比拼變化,二郎神估計已經摸透了這猴頭的脾氣。見到孫悟空變的怪異小廟兒,就故意站在邊上,用語言嚇唬孫悟空:「是這猢猻了!他今又在那裡哄我。我也曾見廟宇,更不曾見一個旗竿豎在後面的。斷是這畜生弄諠!他若哄我進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進去?等我掣拳先搗窗欞,後踢門扇!」 大聖聽得,心驚道:「好狠!好狠!門扇是我牙齒,窗欞是我眼睛;若打了牙,搗了眼,卻怎麼是好?」撲的一個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見。

二郎神如果真的想就此搞定孫悟空,大可不必跟他費這番口水。估計是二郎神看孫悟空這廝頑劣得有趣、並不像一個大惡之徒,所以就故意挑逗於他。(待續)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