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大橋通車12年鋼纜折斷 專家疑國企生產保養馬虎

【新唐人2019年02月19日訊】中國深圳灣公路大橋近日發生鋼纜折斷事故。由於這座大橋建成後啟用僅12年,專家指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發生鋼纜折斷是罕見的,質疑負責大橋維修工作的國企平時疏於保養檢查,也有專家分析有可能鋼纜出廠時已有瑕疵,或在灌漿時混入了水泡或氣泡所致。

深圳灣公路大橋往香港方向的高架橋路段本月15日發現有一條直徑160毫米的外置預應力鋼纜折斷。資料顯示,涉事路段的維修及管理工作是由「中國路橋公司」負責,該公司是國企中交建的子公司。

據悉,相關道路維修合約於2016年1月批出,價格約4.93億元(人民幣,下同),而中國路橋網頁資料顯示,深圳灣大橋維修工作屬路政署新界西及九龍高速公路管理合約一部份,整份合約的總價高達8.5億元,合約期2022年3月結束。

香港蘋果日報援引資深土木工程師倪學仁指出,負責大橋維護工程的人員在平日例檢時,一般會用望遠鏡觀察是否有明顯損壞,而這樣未必能觀察到鋼纜的細微狀況,所以鋼纜檢查需要作定期的近距離視察。他還指出,通常情況下鋼纜銹蝕至斷裂需要經過較長的一段時間,不會突然就發生折斷,如果負責維修的單位做足了檢查的功課,鋼纜是不會這麼快就生銹的,因此路政署有責任向公眾交代清楚大橋的維修及管理狀況。

土木工程署前署長劉正光曾在深圳灣公路大橋相關維修合約獨立工程顧問公司艾奕康任職,他2009年曾經在中國大陸期刊《科技進步與對策》上發表文章,討論本港公路橋樑維修及保養工程合約情況。

當時劉正光在文章中指出,路政署批出維修合約時,規定承辦商每6個月需為橋樑做例檢,方法是在橋樑結構物前約20米視察,了解橋身結構有否明顯損壞;較詳細的近距離檢查,則在每兩年的定期檢查中進行。

文章又指,承辦商需向路政署提交檢查報告,而路政署應在收到報告的兩個月內抽取5%的項目隨機檢查,以判斷承辦商表現是否達標。

土力工程處前處長陳健碩對香港媒體表示,一般高架橋壽命約有120年,設計時會備有多條外置式預應力鋼纜,以便在大橋通車後,在有需要時更換受損或殘舊的鋼纜。深圳灣大橋只啟用12年就出現鋼纜折斷,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陳健碩推測,有可能鋼纜出廠時已有瑕疵,或在灌漿時混入水泡或氣泡,導致鋼纜的銹蝕速度加快以至折斷。

他又稱,外置式鋼纜比內置鋼纜容易受破壞,涉及許多不明朗因素,因此需要定期仔細檢查,確保大橋安全。地方政府則應徹查事件,搞清楚究竟是人為破壞還是管理疏忽造成的。

(記者黎明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