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千年工藝 陳建華的蓪草花藝世界

【新唐人2019年02月10日訊】我們要來帶您看到,流傳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相傳從秦代就有的,蓪草紙花工藝。而台灣,也曾在1970年代,締造一天之內,就可以外銷10萬株花朵到美國的紀錄。不過,隨著塑膠製品出現,也逐漸沒落。接下來的新聞,我們帶您拜訪一頭栽進蓪草紙藝裡的陳建華,看看他如何從原本的工業設計,轉身成了一位保留蓪草花藝的推動者。

貴氣的牡丹花,高雅的海芋,它們都是蓪草花藝,出自陳建華老師巧手。從事工業設計20年的陳建華,2009年因客戶要求,尋找天然素材,來用在3C產品上,因此認識了蓪草。

台灣蓪草學會理事長 陳建華:「我從天然材料去找,而且從古人智慧去找,找到蓪草,以前運用非常廣,很多外國人他們都很喜歡,尤其從清朝到日治時期,日本人也非常喜歡,所以鼓勵原住民大量種植。」

蓪草又稱為「通脫木」,外表看起來硬邦邦,蓪草的髓心卻非常柔軟,用竹子塞入髓心,把樹芯「通脫」、曬乾,削切薄片成紙。蓪草最早記載於山海經,秦朝時把蓪草做成嬪妃的頭花,漸漸發展為宮廷花藝。

台灣蓪草學會理事長 陳建華:「你看到的花色、花型完全都不一樣,所以我們是用蓪草紙去雕塑它的花型,你看這個比較包的,然後這一朵,它是有正面跟背面去搭配,然後這個是中間,它是比較活潑一點的擺法,三朵各有各的特性,這也是我們做這些花藝,一個很重要的地方。」

陳建華說,一片蓪草紙剪下來的碎屑都可以利用,做成花苞、花粉等;噴濕紙片,利用雕塑工具慢慢壓成花瓣,再一瓣一瓣的黏貼塑型,彷彿注入生命的花朵。

台灣蓪草學會理事長 陳建華:「裡面最複雜的一個應該叫曇花,我們講曇花一現,那時候甚至有劇組,要拍電影的時候請我做,那他們的要求也真的滿多的,我們做了很多朵,讓他去比較覺得是不是夠漂亮、夠真,這個過程裡面其實真的讓我磨練出來說,怎麼樣可以讓這個花越來越像,可以完全到跟真的一樣。」

一朵花要做半個小時以上,陳建華常常一坐下來,就好幾個小時不停歇,只希望能找回逐漸被遺忘的傳統技藝。

新唐人亞太電視胡淑霞、張年潔台灣桃園採訪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