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9年01月11日訊】「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岳飛含著莫大的冤屈齎志而歿,但北伐抗金、一雪國恥成為後來有志之士的壯志宏願。終於,在岳飛離世九十多年後,一位大將——孟珙,立下這個不世之功,成為南宋末年的大英雄。
公元1234年正月,蔡州城是金朝困守的最後一座孤城。此前,孟珙已用妙計破除了蔡州的天然屏障。史書記載,初五那一天,城中絕糧三月,黑氣壓城,日無光華,完全是大勢已去的景象。金哀宗不願做亡國之君,匆匆禪位於末帝。城外,宋蒙聯軍嚴陣以待。在這場宋金蒙三國大交鋒的戰場上,孟珙與宋朝將士率先攻城,給予金朝致命一擊。
隨後,末帝兵敗被殺,哀宗自縊,立國百餘年的金朝政權從此消亡。而孟珙,親手俘獲金哀宗的遺骸,實現南宋歷代名將的畢生志向。巧合的是,孟珙是繼畢再遇之後的又一位岳家軍後人,這或許是天意。
翩翩少年 將門之後
孟家有幸,出了兩位岳家軍人,孟珙的曾祖孟安、祖父孟林都是岳飛部將。雖然後來岳家軍的名號不復存在,岳飛精忠報國的信念卻在孟家傳續下來。孟珙的父親孟宗政就是一位抗金名將,以「豪偉、有膽略」著稱,在湖北的棗陽、襄陽一帶作戰,也是開禧北伐中的一員大將。
孟珙從少年時起,就跟著父親從軍征戰,也練就一身青出於藍的好武藝。他生活在寧宗、理宗時代,天下格局已有了很大變化。北方蒙古崛起,金國日漸衰落,自北向南宋、金、蒙三國成鼎足之勢。期間蒙古伐金,金國節節敗退,原本宋廷依照「嘉定和議」每年向金輸送歲幣,這時也以各種理由拒絕。
為此,金宣宗懷恨在心,不顧兩線作戰的風險,於嘉定十年(1217年)發兵侵犯襄陽。孟珙隨父抗金,成為嶄露頭角的少年小將。他認為金兵必犯樊城,便向父親提議,列陣羅家渡,等待金兵到來。孟宗政便在河邊排兵布陣,果見大批金兵渡河而來,宋軍贏得「半渡而擊」的絕佳戰機。
兵法中說,敵軍部分在岸上、部分在河中,首尾不能相顧,行陣混亂,半渡而擊就成了克敵制勝的良機。因而,孟珙父子順利殲滅大半金兵。之後,孟宗政救援棗陽,父子倆在戰場上意外走散。孟珙眺望敵陣,見一位白袍白馬的老將身陷敵陣,一眼認出了父親,高喊「吾父也!」立即率騎兵衝鋒陷陣,憑藉高強的武藝和過人的膽識救出父親。
兩年後,二十萬金兵再攻棗陽,逼近城下。孟珙在城樓上引弓搭箭,一眾將士為他的箭術深深歎服。之後,孟宗政命他繞道偷襲金營,孟珙也不辱使命,連破十八寨,斬殺千餘人,繳獲大量軍械,成功逼退敵兵。
孟珙善打仗,也善治軍。他因戰功赫赫而不斷升遷,後來接管了父親留下的兩萬「忠順軍」,使得原本人心浮動的軍隊忠心效命。他行屯田制,在棗陽鑿堰建漕,灌溉十萬畝良田,由軍民分屯,年收成約十五萬石。他還讓忠順軍養馬,官府供給糧草,保障戰馬的供應。孟珙的一系列舉措,為宋軍的戰鬥力打下堅實基礎。
決戰武仙 聯蒙滅金
金國與宋、蒙交戰,不斷失利。特別在紹定五年(1232年)的三峰山之戰中,十五萬金軍被四萬蒙軍擊潰,元氣大傷,新君金哀宗只得遷都蔡州。金國的恆山公武仙聚集殘兵十餘萬後,欲冒險攻蜀,以實現復興大計。武仙成為金國最後一員覬覦南宋的大將,然而他面對的是流著岳家軍血液的孟珙,依然難逃一敗塗地的下場。
第二年,武仙的大將武天錫進攻光化,欲打通入蜀通道。孟珙初迎戰,便斬敵五千人,俘虜四百,軍中的壯士張子良更砍下武天錫的首級,宋軍大獲全勝。朝廷詢問下一步的行動,孟珙胸有成竹地回答:武仙將進攻呂堰。八千人足以退敵。
一切進展都在孟珙的預料之中。他提前在呂堰三面布置守軍,武仙來犯時,他親自率軍接應,逼退武仙,並斬首五千、俘虜三萬人。孟珙所到之處,金人都潰不成軍,其威名震動敵營。很快,武仙愛將前來投誠,為破武仙兵馬提供了重要軍情,助孟珙取得一日三捷的戰績。最後武仙換上士卒衣服,倉皇地喬裝逃走,後被蒙古亂軍擒殺;其餘六七萬金兵全部投降,金人入蜀的幻想徹底破滅。
紹定六年(1233年),蒙金交戰仍在繼續。雖然武仙軍的潰敗,在一定程度上襄助了蒙軍,但僅存的金兵憑借地利據守蔡州,一時難以攻破。原來,蔡州城外有柴潭,潭外有汝河,城牆上設置巨弩,最是易守難攻。於是,蒙軍元帥塔察兒派使者入宋,發出共同滅金的邀請。為雪靖康恥,完成先賢抗金的遺願,孟珙請求率軍兩萬,踏上滅金的最後征途。
同年十一月,宋軍進駐蔡州,與蒙軍會師。塔察兒仰慕孟珙擊敗武仙的功績,盛情邀他飲酒、狩獵,並與他結拜為兄弟。一天,金兵自東門突然出擊,欲殺出重圍,卻被孟珙斷其歸路。金軍中,八十多位副將被俘,餘者淹死在汝河中。
孟珙判斷,蔡州受困已久,城中必然缺糧,只要防止金兵突圍,就一定能夠取勝。經過幾次戰役,金兵雖不能突圍,滅金之戰也無實質的進展。孟珙便決定,搶攻柴潭城樓,決潭水入河,徹底消除蔡州的屏障。眾將士擔心柴潭堤壩堅固,孟珙卻告訴大家,堤壩只是兩端的堤頭堅固,他們只需鑿開堤的兩側。宋軍照做,柴潭果然決堤;他們再用柴草填平潭底,則順利過潭,逼近城下。
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金國已到窮途末路的絕境,宋蒙聯軍合力攻城,孟珙在南門列雲梯、鳴戰鼓,萬餘名將士踴躍登城,在城樓上豎起宋軍旗幟。殺入蔡州城後,宋軍衝殺至西門,開城門、放蒙軍。城中戰火熊熊,三國將士激戰,金兵迅速被擊潰。
金國參政張天綱被宋軍抓獲,孟珙詢問金哀宗所在。他說,金哀宗哭嚎著自縊,臨死前囑咐燒毀他的屍首,此時焚燒的火焰還未燃盡。孟珙尋獲金哀宗燒焦的遺骨,將其一分為二,一半歸宋,一半歸蒙。至此,孟珙也終於可以告慰百年來抗金志士的英靈。
抵禦蒙古 守衛南宋
「直搗黃龍府」只是抗金救國的第一步,「收拾舊山河」才是南北方宋人的夢想。滅金後,宋理宗發動「端平入洛」,出兵收復原屬北宋的開封、洛陽、商丘,不料被蒙軍打敗,退回江南。蒙古成為南宋新的強敵,宋蒙之間同樣醞釀著一場生死之戰。
這期間,孟珙已開始著手抗蒙的防禦工作,並得到宋帝的召見和重用。第一次召見,理宗稱讚他:「你是名將之子,忠勤體國,破蔡滅金,功績昭著。」繼而問他恢復大計。孟珙回答:「希望陛下放寬民力,積蓄人才等待時機。」第二次,理宗問及與蒙古議和之事,他的回答更是擲地有聲:「臣是武將,只談論戰,不談論和!」理宗壯其言,任命他為黃州知州,統領四郡兵馬。孟珙到任後,立刻築城挖壕,募兵開荒,把黃州經營成一座堅不可摧的軍事重鎮。
端平二年,蒙軍南下,發動了侵宋戰爭,江陵告急。孟珙奉命馳援,施展疑兵之計,白天不斷變換旌旗和服色,晚上用火把照江面,火光綿延數十里,做出大軍來援的樣子。蒙軍不知虛實,軍心大亂。孟珙趁機出擊,一戰連破二十四寨,扭轉長江一帶的戰局。
嘉熙元年(1237年),蒙軍再犯黃州,守軍初戰不利。當黃州軍民聽說孟珙趕來抗敵,士氣大振,驚喜地歡呼:「吾父來矣!」孟珙索性把大帳設在城樓上,每日親自督戰,在危急之刻化解黃州之圍。之後的幾年內,他收復襄樊、守衛夔州,更立下汗馬功勞。
除了行軍打仗的能力,孟珙的高風亮節也為時人稱道。每當朝廷有所賞賜,他都慷慨地分給將士,因為他認為戰功是將士共同作戰的結果。如果看到軍隊中傷員眾多,他會加派軍醫為他們療傷,讓麾下將士感泣不已。
孟珙了解到有官員不合,經常互相彈劾,他就從國家大義出發,寫信為其調解,勸告他們:「國家艱難,大家合智並謀,還擔心不能克敵制勝;你們勇於私鬥,豈不愧對當年的廉藺之風嗎?」此信一出,兩人慚愧萬分,很快重歸於好。
孟珙以一己之力,統領宋軍抵擋橫掃歐亞的蒙古大軍,守衛了南宋的大半壁江山,堪稱南宋末年的護國柱石。他在去世的那一年,仍然苦心謀劃抗蒙大業。一日天降異兆,一顆明星殞落,聲如雷鳴;隨後狂風大作,倒屋折木。隨後,宋理宗就接到孟珙病逝的訃聞。
為悼念南宋的大將,理宗罷朝一日,為孟珙追贈官職,定諡號「忠襄」,更為他建立「威愛」廟以供奉。孟珙終其一生,為宋室江山而戰,我們追念英雄的同時,更讚歎岳侯的聖德,生前戰無不勝,身後又留下不滅的軍魂!@*#
參考資料:《宋史》之《孟珙傳》《孟宗政傳》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