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洞賓傳奇:現身塵寰 濟世助人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3日訊】呂洞賓,唐京兆府(今陝西省長安縣)人,中國道家真人。明代《呂祖志》記載,呂真人本名呂嵓,字洞賓,唐朝河中府永樂縣人。他出生於官宦之家,祖輩父輩都是當朝高官。

呂洞賓曾到廬山遊覽,遇到火龍真人,煉就天遁劍法,此後自號純陽子。有一天,他逛遊長安酒肆,遇到一位容貌清奇的道士,自稱鍾離權。

鍾離權想看看呂洞賓寫的詩。呂洞賓手一揮,寫下一首,曰:

生在儒家遇太平,懸纓重滯布衣輕。
誰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歸上清。

後來,在鍾離權的點化下,呂洞賓得道成仙,成為鼎鼎有名的八仙之一。民間百姓則稱他為「呂祖」。

自五代以後,呂洞賓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越來越廣。無論正史、野史,還是帝王起居注或名士文集,均收錄著呂洞賓的故事。這些故事,記載著呂洞賓濟世助人,揮劍除惡,點化人心的傳說。有人統計,僅南宋文集《夷堅志》就收錄了近三十則有關呂洞賓的故事。

在《帝王起居注奇聞:呂洞賓或現身 點化孝子》一文中,我們講到宋高宗帝王起居注,記載呂純陽現身點化孝子一事。現在我們再看看幾則有關他現身的故事,一覽時人對純陽子行神跡的記述。

呂祖留詩 東坡附和

宋代《侯鯖錄》說,宋神宗熙寧年間(1068年-1077年),有一名道人自稱「回山人」,到沈東老那兒飲酒。回山人用石榴皮在沈家牆壁上寫下一首詩,曰:

西鄰已富優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
白酒釀來緣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

道人和東老開懷暢飲,喝得很是盡興。待道人離別時,東老送他出門,但見這名道人走到石橋上,只走了幾十步,就消失了蹤影。

人們覺得很是奇異。於是有人猜測,說,「這位道人想必是呂先生。」呂洞賓道號純陽子,還有一個綽號「回道人」。於是這件事就傳開了。

七年以後,大學士蘇東坡路過晉陵城,當時沈東老已經去世三年。東坡見到了沈老的兒子,沈子對東坡說起這件事。蘇東坡讀罷回道人的詩,還特別寫了一首和詩,以回應道人的詩文。只是有些遺憾,《侯鯖錄》沒有記下東坡的和詩。

呂洞賓善於變化,會化成不同的形象,或乞丐道人,或老兵,或賣墨的商人,行走於世間,濟助於人。

呂洞賓化身老兵 肉眼不識仙

宋代《夷堅志》有這麼一則呂洞賓的傳說。

湖北峽州(今宜昌)遠安縣有一戶民家特別篤信佛道。有一次,這戶民家舉行了一個呂公純陽齋會,邀請了很多道士來參加。眾人吃過齋飯後,這時忽然從外面走進來一個老兵。他身穿一身破舊的青袍,腳穿一雙破麻鞋,肩膀兩頭擔著兩個竹籠。

老兵把東西放在地上,蹲坐在地上,向民家要飯食。民家就把剩下的飯菜給了他。一會兒,他又要酒喝,有人給他倒了一小杯,老兵端起來一飲而盡。又接連要了三杯酒。

這家主人驚訝地說:「你還能再喝嗎?」老兵說:「我還能喝,但想到會使您家破費太多,不敢再多要了。」這戶民家也是好客,就又為老兵倒酒。老兵喝酒很神速,到手即空,一點也不剩。

一會兒,老兵問:「今天舉行的什麼齋會?」民家如實相告。老兵說:「如果呂真人親自來了,想必你們也認不出。」主人指著牆上的呂洞賓畫像給他看。那意思是,像畫上的呂仙翁如果來了,我們一定認識。

老兵看著畫像,微笑著說:「我倒是認識他。只是他的形貌和畫上的完全不一樣。給我五尺絹布,我給你們畫一幅。」主人一聽很高興,立即給他絹布作畫。

神奇的是,老兵接過絹布,不用顏料,只是把絹布放在手中,慢慢地揉搓,一會兒張口嘔吐,拿起絹布就去擦污物。主人心生厭惡,猜想可能老兵醉了吧,但也無可奈何。旁觀的人也大聲唾罵老兵,不該如此失禮。

過了很久,老兵將絹布放入一個空瓶中,笑著向主人作揖,然後就離開了。一個小童子好奇地從瓶子裡取出絹帛,張開一看,是一幅仙翁畫像,但是穿著裝扮和老兵沒有太大的差別。

這戶人家恍然大悟,原來呂真人親臨,悔恨肉眼凡胎,不識仙人。於是,將絹畫裝裱一番,掛在淨室供奉。

以下兩個傳說是明代《呂祖志》中所記述的故事。

呂祖點撥貪財僧

呂洞賓遊走長沙,自稱回道人,拿著一個小瓦罐向行人乞討。儘管不少人向罐中投錢,但是小小的瓦罐就是不滿。人們都覺得很神奇。

一天,他坐在街市邊,對眾人說:「誰能用錢裝滿我的罐子,我就向誰傳道。」有一個僧人聞訊而來,推著一車錢,說:「你的罐子能裝得下嗎?」說著推車入罐,只聽見吱吱的聲音,一會兒車子就不見了。

僧人驚奇地說:「你是神仙啊!這不是幻術吧?」回道人隨口吟道:「非神亦非仙,非術亦非幻。天地有終窮,桑田幾變遷。身固非我有,財亦何足戀,何不從吾游,騎鯨騰汗漫?」

僧人驚訝地看著回道人,想要抓住他。回道人說:「如果憐惜這些錢,我今天就還給你。」道人跳入罐中取錢,僧人見他沒有出來,於是擊碎了瓦罐,只見裡面掉出一張紙,寫著一首詩:「尋真要識真,見真渾未悟。一笑再相逢,驅車東平路。」

僧人悵然若失,只好回去了。次日,他忽然在東平路看到了回道人。回道人說:「我等你很久了,你的車還給你,錢全部都在。」並說:「我是呂洞賓。」

原來是呂洞賓見這名僧人錢財之心太重,有意點撥他的。

「患無心」題詠於壁 牆壁屹立不倒

江西吉水縣大江的岸邊,有一座玄壇觀。一天,道觀裡的道人都下山參加誦經祝禱的齋事了,只有一個小道童留在道觀裡,看守觀門。

有一個道人頭戴青巾,身穿白袍,走入觀中,想要借宿。小道童以師父不在,堅持拒絕,不讓他借宿。道人在牆壁上題寫一首詩:

寨裳攬步尋真宿,清景一宵吟不足。
月在寒潭風在松,何必洞天三十六。

落款為「患無心」,寫完就離開了。次日,玄壇觀的掌門師父回到山上,小道童講到有道人求宿題詩一事。

眾道友到觀裡一看,但見字勢飄逸不凡,從房舍內看,發現墨跡力透牆壁。人們看到落款「患無心」,方悟到原來是純陽祖師題寫的詩句。

後來,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吉水縣發生洪災,洪流泛濫,道觀的殿宇也倒塌受損,惟獨呂洞賓題詩的那面牆壁巋然屹立,連泥灰都沒有剝落呢。

當然,有關呂洞賓的故事還不只這些。人神同在的神話,奇聞的背後,流露著民間百姓對神的信奉,也記載著神對世人的庇護。@*#

參考資料:
《呂祖志》卷二
《夷堅支甲志》卷六
《侯鯖錄》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