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威震匈奴的大將 蒙恬

自古以來,忠臣良將都是為了國家的社稷,為了百姓謀福祉而守義盡忠,鞠躬盡瘁;小人與姦邪之輩都是為了私利,為了權勢,為了保全自己而誣害忠良,不擇手段。但是忠良之人雖蒙受冤屈而遇害,但其忠貞的事迹卻千古流芳,而小人雖然一時得志,卻難逃最終惡報的規律,落得身敗名裂,被後世所唾棄。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秦朝威震匈奴的著名將領——蒙恬

蒙恬的祖先是齊國人,他的祖父名叫蒙驁,從齊國來到秦國侍奉秦昭王,官位至上卿。秦莊襄王元年,蒙驁擔任秦國的將領,奉命帶兵攻打韓國,奪取了成皋和滎陽,改置三川郡。秦莊襄王二年,蒙驁攻打趙國,奪取了三十七城。之後又攻打韓國,奪取了十三座城池,攻打魏國,奪取二十座城,改置東郡。秦始皇七年,蒙驁去世,蒙驁的一生可謂是戰功赫赫。

蒙驁之子叫蒙武,蒙武的兒子叫蒙恬,蒙恬有個弟弟名叫蒙毅。蒙恬曾學獄法,作獄官、掌文書。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擔任秦國的副將,與王翦去攻打楚國,大敗楚兵,殺死楚將項燕。秦始皇二十四年,蒙武又率兵攻打楚國,俘虜了楚王。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擔任秦國將領,率兵攻打齊國,大破齊國,封為內史。

秦國兼并天下後,乃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向北驅逐戎狄,收取黃河以南的土地。構築長城,利用地形,藉着天險,設置要塞,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綿延一萬餘里。於是渡越黃河,佔據陰山,逶迤而北,暴露軍隊於外,共有十餘年,駐守在上郡。

這時的蒙恬已威震匈奴,秦始皇非常尊寵蒙氏,信任他、誇獎他的才幹,並且親近蒙恬的弟弟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則陪皇帝同乘一輛車子,居內則侍從在皇帝的跟前。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

秦朝有個趙高,趙高這個人,是諸趙中較為疏遠的親屬。趙高有兄弟數人,都出身於宦者家庭,母親曾受過刑罰,世世代代都是卑賤人家。秦始皇聽說趙高強而有力,通曉刑獄法律,乃選拔他擔任中車府令。趙高便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胡亥決斷訟案。

有一次,趙高犯了大罪,秦始皇叫蒙毅依法懲治他。蒙毅不敢枉屈法律,依律判定趙高死罪,剝奪他的官職。秦始皇顧念趙高平時做事很認真,就赦免了他,恢復他的官職。但是趙高對蒙毅卻記恨在心。

秦始皇想要巡遊天下,路經九原郡,直達甘泉宮。於是派遣蒙恬開路,從九原郡到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可惜沒有完成。秦始皇三十七年冬天,巡遊會稽,取道海上,北走琅笽。途中突然患病,便派遣蒙毅折回會稽禱告山川。蒙毅還沒有返回來,秦始皇走到沙丘便病死了。

秦始皇病死的消息被封鎖,文武百官都不知道。這時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車府令趙高,經常陪侍在皇帝左右。趙高很得胡亥的寵幸,想要篡立胡亥繼承皇位,又怨恨蒙毅前次依律懲治他而不幫助他,因而存有殘害蒙毅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地謀劃,篡立胡亥為太子。

太子既已立畢,便派了使者,捏造罪名,賜公子扶蘇和蒙恬死罪。  扶蘇自殺身亡,蒙恬內心存疑,請求復訴。使者把蒙恬交給官吏,另外派人來接替他的職位,胡亥用李斯的舍人擔任護軍,代替蒙恬掌兵。等到使者回來呈報,胡亥聽說扶蘇已經死了,便想要釋放蒙恬,但趙高惟恐蒙氏再次貴寵用事,再加上舊的怨恨未消,所以想繼續加害於蒙氏。

蒙毅禱告山川後趕了回來,趙高就趁此機會,向胡亥表示盡忠,從而消滅蒙氏,就對胡亥說:「我聽說先帝要舉用賢能,冊立你為太子已經很久了,蒙毅卻進諫說『不可』。如果他知道你賢能而逾久不立,那是對你不忠而且迷惑先帝呀!依我愚昧的看法,不如把他殺了。」胡亥聽了趙高的話,就囚禁蒙毅於代郡。

而在此之前,已先囚禁蒙恬於陽周。等到車駕回到咸陽,發喪埋葬秦始皇,太子即位為二世皇帝,趙高最受寵信,日夜誹謗蒙氏,找尋罪過加以彈劾。

子嬰進諫說:「我聽說以前趙王遷殺良臣李牧,而改用顏聚;燕王喜暗用荊軻的計策,而違背秦國的條約;齊王建殺他的先世忠臣,而用後勝的謀議。這三位君王,都各自因為改變原始的規律而喪失了國家,殃禍降到自身。現在蒙氏一家人,都是秦國的大臣和謀士,為秦國立過漢馬功勞,君主卻要在一時之內捨棄他們,除掉他們,我認為是不可以的。我聽說輕於思慮的人不可以治理國家,不能廣納眾智的人不可以保全君王。誅殺忠臣而任用沒有節操品行的人,這是對內讓群臣不能相互信任,對外讓戰士的士氣分離呀!我認為不可以這樣。」

胡亥沒有採納子嬰的建議,卻派遣御史曲宮乘坐驛車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說:「先王要立太子,而你卻加以阻攔。現在丞相認為你不忠,判決你滅家之罪。朕不忍心這樣,只賜你一死,也算是很慶幸了。希望你自己打算一下。」

蒙毅回答說:「如果我不能滿足先主的意願,那麼我從年輕開始做官,順意蒙幸,直到先主去世,可算是了解先主的心意了。假如以我不知道太子的才幹,那麼太子能獨守寵幸,陪侍先主,周遊天下,比起其他諸公子來,相差絕遠,我還有什麼可疑的。

先主要舉用太子,已經有好幾年的積心了,我還敢進諫什麼讒言,還敢出些什麼計策呢?我不敢找借口來求全苟活,只是為了怕羞累先主的聲名,所以希望你替我費點心思,讓我能夠為實情而死。何況古有明訓:順意成全,是正道所尊貴的;嚴刑殺戮,是正道所鄙賤的。 

從前秦穆公用子車氏三位良臣殉葬。處罰百里奚不當其罪,因此立號為『繆』。庄襄王殺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位君王,都犯了大過失,使得天下人批評他們的不是,說他們的君王不夠賢明,因而這四位君王的惡聲,都被記載於諸侯的史籍上。所以說用正道治國的人,不殺害無罪者,刑罰也不加到無辜者的身上。希望你細心地想一想!」使者知道胡亥的心意,不聽蒙毅的話,遂殺了蒙毅。

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陽周,命令蒙恬說:「你的過錯太多了,而你的弟弟蒙毅現在又有大罪,依法要連累到你。」蒙恬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對秦國累積大功,建立威信已有三代了。現在我統領三十萬大軍,雖然身被囚禁,也有足夠背叛的勢力,但是我知道,我應該守義而死,我所以要這樣,完全在於不敢忝辱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惠啊!

從前周成王剛即位的時候,還沒有脫離小兒衣的包裹,周公旦背着他上朝,終於平定了天下。等到成王有病,病得很危險,周公旦斬斷自己的指頭,沉到河裡說:『君王年幼無知,都由我代為行事,若有罪過禍殃,應該由我承受懲罰。』於是把這些禱語記錄下來,藏在文書府內,可說是極盡心力了。

然而等到成王能夠治理國事時,有奸臣造謠說:『周公旦想要作亂已經很久了,君王若不防備,必有大事發生。』成王於是大怒起來,周公旦就走避到楚國。後來成王在文書府里審閱檔案,看到了周公旦的禱告書,才流着淚說:『誰說周公旦要作亂呢!』便殺了說讒言的人,並且把周公旦請了回來。所以《周書》上說『國君做事一定要參錯交互地察詢』。

現在我蒙氏宗族,世代沒有二心,而事情結果卻是如此,這一定是有庶賤臣子叛逆作亂,宦官權勢凌駕王室的緣故啊!周成王犯了錯誤而能改錯振奮,終於使周朝昌盛;夏桀誅殺關龍逢,商紂誅殺王子比干而不後悔,終於身死國亡。所以我認為犯有過失可以改過振起,聽受諫言可以覺醒自己。參錯交互地察詢,是往昔聖君治國的方法。

凡我說的這些話,並不是為了求得免罪。而是要用來忠諫而死,希望陛下能為萬民,考慮一切事情應該順從正道。」使者說:「我只接受詔令來對你執行刑法,不敢將你的話轉報給皇上聽。」蒙恬喟然嘆息說:「我對上天犯了什麼罪過,竟然無罪而死呀!」沉默了許久,然後又慢聲地說:「我的罪過,本來就當受死刑。起自臨洮,連接到遼東,築城牆,挖河溝,一萬餘里,這中間不能沒有斷絕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了。」於是就吞下毒藥自殺而死。

後來丞相李斯被誅殺,胡亥任用趙高為丞相,趙高逼死了二世胡亥,又立子嬰為皇帝,子嬰設計除掉趙高並夷三族,子嬰最後被項羽殺死,秦朝就此結束。

雖然很多事情是天註定的,也許秦朝的歷史就該結束了,但是歷史中的角色是每個人自己在演繹,忠與奸、善與惡,就看每個人自己怎麼選擇了,走好了就是千秋萬代的光明,走不好,就是萬古的惡名,今天就會成為明天的歷史,你走好你的路了嗎?

選自:《白話史記》蒙恬列傳

(責任編輯:李明心)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