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重提「楓橋經驗」 玄機何在?

【新唐人2018年11月15日訊】近日,中共在浙江舉辦高規格活動,紀念55年前「發動群眾鬥群眾」的「楓橋經驗」。來看分析報導。

12號,中共政法委高官全體出動,開會紀念毛批示「楓橋經驗」55年。

所謂「楓橋經驗」,是1960年代浙江楓橋區發明的,一種發動群眾來「監控、改造」「階級敵人」的做法,宣稱「十個人包夾改造一個人,矛盾不上交、社會改造」。毛澤東1963年下令推廣。

滕彪:「楓橋經驗」的實質是極權主義統治模式,中共的極權統治模式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群眾運動」,讓一切人監督一切人。

在中共歷史上,「楓橋經驗」幾次起起落落。1979年後,中共強調經濟發展,淡化階級鬥爭,「楓橋經驗」一度被冷藏。但到1990年代,中共又重提「楓橋經驗」,並以此為雛形,發展出中共維穩體制中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系統」。包括朝陽群眾、紅袖章大媽、網格治理員等等。

橫河:維穩體制中有2個分支,「政法委」注重在用司法體系懲罰;而「綜治委」強調群眾專政。「楓橋經驗」實質就是「群眾專政」。只是在不同的階段,專政對象變化不同。早期是「四類份子」,後來就變成了各類「不穩定因素」,也就是中共不斷製造出來的新的敵人。

滕彪:從法律角度是非常清楚的,是一種運動模式。和法治的精神、規則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最近幾年,北京當局又高調重提「楓橋經驗」。雖然當局宣稱,當下的「楓橋經驗」,具有了基層服務和基層矛盾調解等功能。但滕彪認為,其核心功能,仍然是對民眾的監控、監督和管控。

滕彪:隨著經濟發展的放緩甚至危機,隨著中共政治法治方面的停滯不前甚至倒退,社會的衝突越來越浮現出來。從中共自身控制社會的邏輯,想到的就是群眾路線這種「楓橋模式」。這是中共重提「楓橋經驗」的大背景。

從1990年代以來,中共每逢「楓橋經驗」的5或10週年,都會舉辦活動。但今年規模超過以往。而且主題定為,毛55年前要求推廣楓橋經驗,習近平15年前在浙江執政時,也要求延續「楓橋經驗」。

橫河:這次是強調了毛澤東和習近平的批示,我覺得至少有2個涵義,一個是在當前社會矛盾尖銳,民心不穩的情況下,它需要強調維穩的「基層專政」的功能,第二個是,它隱含著對鄧、江、胡時代的淡化和部分否定,就是直接從毛澤東跳到習近平。

但是專家認為,「楓橋經驗」無法真正緩解中國基層社會的矛盾。

滕彪:因為中國的(基層)衝突矛盾,最多的還是民眾和政府、包括地方官員的衝突。涉及到腐敗、拆遷、冤案等等。這樣一個體制剝奪人的選舉權利,剝奪人的言論自由,破壞人們的宗教信仰基本人權,所以它是不斷的產生矛盾,積累矛盾。靠所謂的楓橋經驗,是不可能緩解的。

新唐人記者林瀾紐約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