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英雄人物的讀書求學之法,句句受用一生(上)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1月02日訊】很多人對在學校每日苦讀應付考試的日子記憶猶新,那時也曾特別羨慕班上那些成績優異的優等生:明明都是一樣的老師教,為何他們的成績就是特別好呢?

其實,就是出了學校,也面臨著許多在職進修學習,證照、國家考試,原來學習不是離開學校就結束了……

看著那些優秀的同學、同事們,你是否會想:他們是否有與眾不同的學習方法呢?

就讓我們看看歷史上最傑出的千古英雄們是如何讀書求學的,看完後,說不定你也會跟他們一樣呢!

諸葛亮

「學習必須安靜專一,才能必須通過學習方可獲得;不學習就無法增長自己的才能。沒有志向(設定目標)就不可能學有成就。放縱、輕浮就不能振作精神、精益求精;求快、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原文: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出自《戒子書》)

諸葛亮在荊州時,當時在建安年間,與好友潁川石廣元、徐元直、孟公威等幾人一同求學讀書。這三位同學專注在熟讀精通,只有諸葛亮看書的大概意思、精華所在。」

(原文:亮在荊州,以建安初與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遊學。三人務於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出自《三國志‧魏略》)

【總結】為學的重點在於設定明確目標,安靜專一的學習重點、精華所在。

• 曹操

「父親(曹操)喜好詩書文籍,雖然在軍隊中仍然手不離書,勤奮好學。當我早晚向父親請安問好時,父親常跟我說:年紀輕時做學問較容易、因為雜念較少,思慮容易專一,但等到年紀大時就容易忘記所學,而我聽說年紀大了仍能勤奮好學的,只有我(曹操)與揚州刺史袁伯業而已。」

(原文: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出自 曹丕《典論‧自敘》)

【總結】為學的重點在於時時刻刻保持學習的習慣,同時保持思慮的專一。

• 唐太宗

「宏廣風化,導引習俗,沒有比用文治之術更好的了;要宣揚教化訓誨臣民,沒有比通過學校教育更好的了。原因在於通過文治之術可以弘揚道德;憑藉學習,能夠光顯自己身名。不親臨深谷溪流,就不會知道大地有多厚;不遊學博覽,就不能明白智慧的本源。出產在吳地的竹竿雖然質量優良,但如果沒有箭尾之羽就無法做成良箭。

「儘管天資聰慧能辯是非,但不學習也無法達成真正的聖明睿智。因此先聖設立了有教化功用的明堂,建立了培養人才的學校。必須廣泛博覽群書,深入探討六藝的精髓,才能增長見識。保持悠閒清淨的內心,不刻意作為就可以鑑古知今。要想聲名遠播,讓天下流傳你的德行,從而使自己能不朽於世,這一切不靠學習怎麼能做得到呢?」

(原文:宏風導俗,莫尚於文;敷教訓人,莫善於學。因文而隆道,假學以光身。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不遊文翰,不識智之源。然則質蘊吳竿,非筈羽不美;性懷辯慧,非積學不成。是以建明堂,立辟雍。博覽百家,精研六藝,端拱而知天下,無為而鑒古今。飛英聲,騰茂實,光於不朽者,其唯學乎?此文術也。斯二者,遞為國用。 ——出自《帝範》卷四)

「古人說,難的不是明白表面的道理,難的是去實踐;而更難的不是能夠實行一段時間,而是能否堅持貫徹始終。所以說暴虐荒亂之君,他並不是只有作惡這一條路可選擇;聖明睿智的君主,也不是沒有缺點和錯誤。原因是走正路行正道是很難的,走邪路反而很簡單。

「小人只願意選擇那些容易的事情去做,不願努力去做較為困難的事情,所以災禍和失敗就永遠伴隨他們。君子願意勤勞地做困難的事,不願毫不費力地去做容易的事情,所以福祉和吉慶也總是環繞著他們。

「因此,福禍的降臨都是由人自己的選擇所決定的。如果想要痛悔過往的缺失,那只能在將來更謹慎有加的做事才不至招來災禍。你應該選擇那些聖明的英主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不要只是以我來為鑑戒。

「你設定很高的目標從最好的學起,往往只能得到中等的水準;如果從設定很中等的目標,往往就只能獲得下等的水準了。因為我認為我的德行還沒達到高尚德行的水準,所以就不值得你學習效法。」

(原文:人有云,非知之難,惟行之不易;行之可勉,惟終實難。是以暴亂之君,非獨明於惡路;聖哲之主,非獨見於善途。良由大道遠而難遵,邪徑近而易踐。小人俯從其易,不得力行其難,故禍敗及之;君子勞處其難,不能力居其易,故福慶流之。故知禍福無門,惟人所召。欲悔非於既往,惟慎禍於將來。當擇聖主為師。毋以吾為前鑒。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自非上德,不可效焉。——出自《帝範》卷四)

【總結】為學的重點在於廣泛的閱讀,保持悠閒清淨的內心,並且要學習優秀人物的好方法努力堅持的貫徹學習,絕不可便宜行事,要保持勤勞的習慣。

• 李白

「李白年輕時讀書,還沒學好就跑出去玩。剛好在路上遇見了一位在磨杵的老太太。李白問:『老婆婆,您在做什麼?』老婆婆答:『我在磨繡針。』李白感到了老太太用功磨針的含意,所以又回去努力用功讀書了。」

(原文: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作鍼。」白自感其言,遂卒業。——出自《潛確類書》)

「李白翻看前人的殘卷遺篇,探討古聖賢的著述不斷的鑽研奧妙之處。哪怕只領悟了隻字片語,也會高興得不禁掩卷而笑。」

(原文:觀書散遺帙,探古窮至妙。片言茍會心,掩卷忽而笑。——出自《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

「 李白求學,上探索遠古聖賢,中觀察人世間之理,向下審視與人交際來往之道。」

(原文: 白上探玄古,中觀人世,下察交道。——出自《送戴十五歸衡嶽序》)

【總結】為學的重點腳踏實地的下苦功,鑽研學問關鍵點的奧妙之處,並多與人互動、增廣見聞。

• 岳飛

「 岳飛為人沉默少言,家裡貧窮但勤奮向學,尤其喜歡《春秋左傳》、孫吳兵法這二部書。他撿拾柴枝作為蠟燭照明,誦讀學習甚至整晚都不睡。」

(原文:沈厚寡言,家貧力學,尤好《左氏春秋》、孫吳兵法。家貧,拾薪為燭,誦習達旦不寐。——出自《宋史》)

「岳飛讀書不拘泥分析其章節、離斷、句讀之類的考據研究,一領悟到書中的精隨要領所在就可暫時把此書放下了。學習語言文字時,隨手不經意的拿起書本考他內容,岳飛隨口都能說出此段的內容大意或涉及歷史事件人物的處置對錯,就像熟讀仔細思考後所說出的。」

註:以岳飛喜愛的《春秋左傳》為例,書中涉及的多是春秋時期各國的國主、將、相的外交互動,運用智謀的歷史事件,此書須精讀、反覆思考才能理解,此段可看出岳飛之思辨才能。

(原文:然於書不泥章句,一見得要領,輒棄之。為言語文字,初不經意,人取而誦之,則辨是非、析義理,若精思而得者。——出自四庫全書《岳飛行實編年》)

【總結】為學的重點在不被困難環境影響,都要努力刻苦向學,不拘泥字句本身,要重視思辨、融會貫通。

• 忽必烈

「忽必烈即位前,在住所時就不斷的思考如何在當上皇帝時能大有作為,所以就找了以前曾在諸藩王任職的老臣及天下間的飽學之士,向他們請教治理國家的正道。」

(原文:帝在潛邸,思大有為於天下,延藩府舊臣及四方文學之士,問以治道。——出自《元史‧世祖本紀》)

【總結】為學的重點在多多向有經驗的前輩求教學習。

──轉自《大紀元》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