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笑談習安會:安倍親訪止於「出借貓熊」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0月29日訊】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結束為期3天的訪華行程已回國。有台媒評論說,安倍與習近平會面時,為雙方關係改善做了最大的演出,包括雙方企業全力配合達成52項合作備忘錄(MOU)等,但都是「空中畫大餅」口惠而實不惠。唯一實質的承諾大概就止於「出借貓熊」。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7日已經結束訪華,乘坐專機返回日本。安倍訪華的第一天(25日),曾會見了中共總理李克強。10月26日,安倍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會談(習安會)。

當晚安倍在推特上透露,他與習近平的會談中,雙方確認了「化競爭為協調」、「成為合作夥伴而非威脅」、「推進自由公平的貿易」等三個新原則。

中共官媒也一致唱好中日新關係,聲稱這次雙方簽定的MOU達52項,包括金融、保險、IT、基建、物流及醫療保健等範圍。

台灣《自由時報》28日刊發評論說,這是安倍時隔7年正式訪華,為日中關係改善做了最大的演出。即使雙方企業全力配合達成52項合作備忘錄(MOU),但包括釣魚台爭端、中國擅自開發東海油田、日本人被以間諜罪拘捕,以及日本食品管制進口等懸案,均未能得中方進一步承諾,唯一實質的承諾僅在於「出借貓熊」。

評論說,日本首相上次訪中是在2011年的野田佳彥。換言之,安倍在2012年底上台後從未正式訪中,習近平上台後也從未訪日,兩國的「梁子」結得很深。

除了歷史舊帳外,中共試圖擴大在東海及南海的影響力,長期派遣公務船巡航釣魚台海域、在南海建設軍事基地,日本因極力牽製成了中共進出海洋的最大絆腳石。

評論認為,這些影響日中關係的變數,並不會因為安倍訪華和李克強或習近平握手就能解除。促使中共積極拉攏日本的主因是美中貿易戰加遽。

而安倍馬上抓住這個機會做順水人情。綜觀這次他訪華帶去的大禮,包括重啟兩國「貨幣互換協議」,金額較5年前擴大約10倍達3兆日圓,另外就是兩國合作進軍第三國市場。

日本進軍海外基建過去曾多次在中國的削價競爭下敗北,對安倍來說,與中國合作進軍第三國市場具有經貿利益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雙方簽定的MOU達52項有近五分之一與金融有關,日本野村控股、大和證券兩大證券公司與中共官股共同成立規模超過1000億元的「日中產業協力基金」,以金援兩國企業未來相互投資或進軍亞洲第三國時所需。

雖然5大證券、銀行業宣示未來將向其他金融機構繼續募資,以確保2000億元的投資能力,但和日本政府向來以ODA或輸出信用援助海外基建相比,規模和等級相去甚遠。

評論說,安倍這次訪中演出賣力,但帶回來的回禮看來不算豐碩,日本最期待的中方解除日本食品進口管制,以及外相河野太郎要求中方撤除先前部署於該海域的浮標,均沒有得到具體承諾。而中共長期派公務船巡邏釣魚台的問題更是無解,

雖然這是日中關係改善的第一步,但畢竟這是中國在美中摩擦下的策略性舉措,影響日中關係的諸多變數仍然存在,第一步跨出之後的下一步才是考驗。

日本前外交官出身的評論家河東哲夫,在安倍訪中前已警告,日中兩國企業體質不同,中方的海外基建投資有太多不良記錄,兩國合作進軍第三國恐怕只是「空中畫大餅」口惠而實不惠。

日本《時事通訊社》說,在中美貿易戰下,中共急需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的技術與資金」。兩國雖然努力營造明年兩國領導人互訪的氣氛,但雙方几乎避開在釣魚台、東海及歷史等有爭議的問題,中日的新時代只是「同床異夢」。

日本《產經新聞》則形容中日兩國的關係只是「沙上城堡」,日本不可能背棄西方盟友,替中共在國際上說項,故兩國不可能建立「真正友誼」。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對港媒說,中共拉攏日本,是企圖「借日本對抗美國」,中共的如意算盤不可能實現。

過去數月,中共曾一度想拉攏歐洲對抗美國,但遭到歐盟的拒絕,而美歐還宣布將共同努力實現「零關稅、零補貼」的貿易制度。歐盟主席容克更是向川普承諾,歐盟將與美國聯手,共同應對中共的不公正貿易行為。

(記者李韻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祝馨睿)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