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0月22日訊】有關中共當局推行「國進民退」和計劃經濟的說法,在民眾中引起恐慌。近日,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習近平,就傳聞相繼發聲安撫。但似乎並不能緩解民營企業界的恐慌。
針對輿論近期熱炒的「國進民退」傳聞,新華社21日報導,習近平20日給一些民營企業家回信,鼓勵民營企業家堅定發展信心,踏踏實實辦好企業。
習近平稱,改革開放40年,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官媒19日報導稱,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也表示,一些民企早前通過高負債擴張較快,由於偏離主業而遇到困難,國有銀行或國企作出協助甚或重組,是幫民企度過難關,並不存在「國進民退」的問題。
劉鶴說,當民企經營狀況改善,國有資本可以退出,所以「國進民退」的說法是片面和錯誤的。他還稱,會堅定不移貫徹基本經濟制度,一方面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另一方面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劉鶴也承認,目前在執行過程中存在誤解和偏差,譬如有些機構的人員認為,貸款給國企是安全,而貸款給民企在政治上有風險,這種認知和做法完全是錯誤。
習近平9月底在東北考察期間也曾強調,要「毫不動搖地」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始終「關心」、繼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對這一點民企要進一步增強信心。
「國進民退」是經濟學語匯,一般用於表示某領域國有資產進入,而民營資本被迫撤出。
近幾個月來,在中美貿易戰升溫的情況下,中共經濟放緩,民營企業更陷入經營困境。北京當局近期加強了對民企的接管和控制;地方國有資產也在不斷併購和入股民企;加之股市暴跌令大量民企股價逼近平倉線,面臨被國有銀行收回質押股權的危險。
這令市場再次陷入恐慌,北京高層經濟官員接連喊話,被認為有穩定股市之意。
英媒BBC引述中國學者吳強的分析說,中共高層雖然對有關「國進民退」憂慮進行了回應,但他們說法「邏輯有問題」。因中共沒有在體制上加強對民營企業的保護和尊重,外界看見的反而是相反的情況,包括在民營企業和非政府機構的黨委建設。
城南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李道勇在評論文章中說,近年來,中共打着「黨領導」的旗號,刻意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國進民退」成為一種趨勢,私營企業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中國民企由於銀行去槓桿壓力加大,上市公司紛紛陷入資本困境。很多民營企業在債務危機、股價下挫、質押爆倉、業績疲軟重壓下,主動向國企「求入股」。
甚至有企業願意以每股一元的價格轉讓股權,主因在銀行拿不到續貸,公司陷入流動性危機。在走投無路下「投靠」國企。
對民企未來的走向,時政評論員文昭認為,當前中共還不會有大規模的私企國有化行動,因為當局有平衡就業和吸引外資兩個問題,民營經濟畢竟提供了大部分就業,而且大規模地「殺豬拔毛」也會把外商嚇跑。
文昭認為,這裏有一個體制性原因在威脅着中國私營企業家整體,那就是中共政府的財政狀況。如果說中共又動了國有化民企的念頭,一個現實的動機就是由於財政走向匱乏,黨和政府錢越來越不夠花,對私營企業下手「殺豬」的動機也會越來越強。
(記者李韻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祝馨睿)
相關鏈接: 貿易戰讓中國倒退60年?中共高層遭罕見批評
相關鏈接: 民企退場風聲鶴唳 習近平急拋「救心丸」
相關鏈接: 胡德華為民企鳴不平:公私合營後果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