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中共年內二度發行美元債券有內幕

中共財政部10月3日宣佈計劃本月在香港發行30億的美元債券,而這是年內第二次發行美元計價主權債券。

年內第一次是去年(2017)10月27日在香港發行20億美元債券,時值中共十九大閉幕之際,財政部官員代表在香港發行儀式上稱,財政「不差錢」,發美元債券展現「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決心」、「彰顯市場影響力」。受此影響市場也給予評估,中共在十九大之後,會進一步落實經濟改革措施。

而這次發行美元債券,除了距離前一次時間短,發行額度上調之外,同時也因當前貿易戰沒有緩和跡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投資趨冷,市場以籌措資金解讀。

事實上,中共這次發行美元債券30億美元並不是多大的數目,所以縱使缺錢但融資並非最主要目地,就時機而言,是要測試或者說重演上次發行「盛況」匯集市場信心,以應付中美貿易戰升級,同時穩住下週(10月8日)A股收假開市後隨之而來的股市動盪。

滬深兩市在十一期間休市,但中共財金官員可能都過得提心吊膽,因為香港股市10月2日起恢復交易,2日至5日四個交易日連四黑,恆指跌去4.38%,國指(H股、國企股)跌去4.43%,整個「黃金週」港股從頭跌到尾。

而向來與美股連動性強的香港股市,這次不僅與美股走勢分歧,而且出人意外暴跌,除5日是有聯想、中興等H股因惡意晶片事件加深跌幅外,投資界分析,資金在「趨吉避凶」,資金轉向基本面較佳的美股市場導致港股慘跌,也就是投資人對中美貿易戰的預期,普遍支持持續走多的美國股匯指數。

市場最難得的從來不是資金,而是信心。在貿易戰陰雲下,連香港股市都開始失去投資人的信心,何況本來就令人信心薄弱的A股。

去年10月,中共財政部在香港發行20億美元債券,官媒報導「盛況」稱,20億美元額度,卻接到上百億訂單,而且是在沒有任何評級機構信用評級的情況下發行美元債,當時從財政部門高層到國有大行高管齊稱,這是充分顯示了「全球市場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信心」。

債券發售之後,據IFR報導,摩根大通的新興市場債券指數(EMBI)會將其納入。這意味著許多新興市場基金為了追蹤指標指數,也不得不購買,盡管這批債券沒有信用評級。另據稱,原本是面向境外投資者的美元債券,其實不少認購者來自國內。

所以中共這次發行美元債券30億元,將於10月9日在香港舉行的固定收益投資者說明會,想「重演」去年發行「盛況」並不難。但是,根據彭博今年1月9日標題為「China’s Landmark Sovereign Dollar Bond Deal Leaves Bitter Taste」報導,中共這20億美元主權債2017年10月發行,2017年11月、12月兩個月就讓投資者虧損0.73%,而在亞洲國家當中同期只有少數幾支政府債券是負回報。

務實而論,市場的信心就是中共自己敗壞的,所以無論做什麼都很難提振。香港股市這週交易天天收黑,美國副總統彭斯震撼演講,下週即將收假開市的A股雪上加霜,走勢如何還是要看8日到訪北京的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會否帶來利多的消息。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