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田:人們為什麼特別喜歡被奉承(下)

讚美,出於發自內心的欣賞,是對人尊重、讚許和仰慕的互動;只有當人沒有私心、嫉妒、企圖和利己的目的時,讚美才是善意的。奉承,出於個人目的、言不由衷的頌揚,出於嫉妒、忌憚,和畏懼才發出;違心的獻媚、討好,有強烈的私心、私慾,和企圖,並非發自內心,也沒有善意。

Hara Estroff Marano認為,讚美是善心的禮物,讚美也不是人們可以要來的,或者求來的。發出讚美的人,一定是自願的、發自內心的要表達這種善意。並且,這是一種強大的「禮物」。只有沒有強制、沒有脅迫、發自內心時,才有真正意義。虛假的奉承會被人看穿,人們會意識到這人不可信,也懷疑這人的動機。一旦這樣,人際關係就毀了。Marano發現,讚美(而不是奉承)是一種強大的社交能力,你甚至不需要去鑽研就可以掌握,但前提是你必須真誠。

人們該怎樣去接受讚美(不是奉承)呢?Marano建議,最好的接受方式,就是一個優雅的微笑。接受讚美的藝術還教給我們一個人生哲理,就是人們的感覺是非常主觀的,只有你自己知道,別人或外部世界根本不知道。其實,外部世界最好也不需要知道我們每個人的感受是什麼,因為人的感受多了去了,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感受的好壞也不同;同理,人們也不需要太在意外界對自己的感受,別人的、外界的感受多,我們也顧不過來。只要按良心去做,按善意去做,按真誠去做,別人怎麼說,就讓他去說吧。

美國作家Abida Mian認為,人生短暫,不由得我們不去善良的待人。這話很有道理。佛家正法門修煉告訴我們,人生苦短,善良待人,才不會造業。Mian也發現,不管是讚美也好,奉承也好,有那麼幾種:帶有妒意的奉承,欣賞式的讚美,和幫助別人建立自信的讚美。

另一作家Danica Trebel甚至列出了我們每天都應該對別人表示讚美的七個原因,包括微笑會消磨卡路里,讚美會點亮創造力,善意永遠不會傷人,真誠讚美有利於建立信任,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讚美不用花一分錢等等。

M.Farouk Radwan研究了人們究竟為什麼要讚美/奉承/誇獎/讚揚別人。關鍵的是,人們由衷的讚美別人的時候,正是人們對別人的成就不感到妒忌的時候!

Radwan也發現了大多數人的弱點:當人認為讚美別人不會對自己的能力有所威脅時,才會毫不猶豫的讚揚;而當人覺得讚美會讓那人看起來比你好很多時,你可能就根本不會發出讚美。還有,杯子是滿的,才會倒出水來,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成就非常滿意,他可能不介意讚美別人;如果他對自己充滿懷疑,他可能永遠不會讚美別人。內心強大的人,才會讚美別人,因為他不擔心自己的聲譽受到威脅!

Makini Brice試圖用科學來解釋人為什麼對讚美和奉承感到舒服,Margaret Manning則發現,真誠的讚美,才有價值。給出真誠讚美最關鍵的一點,是具有同情心或同理心(empathy),不是僅僅告訴別人他們喜歡聽的,而是真正告訴他們為什麼他們的這些言行是值得讚賞的。其實,這也是另一個區別讚美和奉承的方法。告訴別人他們喜歡聽的、曲意迎合,那就是奉承;告訴他們真誠的觀察,帶著同理心去說,那就是讚美。

中美貿易戰打的稀里嘩啦,有一點人們發現,它揭開了中國人個性中很多不好的東西,從吹牛、拍馬、奉承、自誇,到不務實、不謙虛、不腳踏實地,許多不好的個性。中方和美方官員,經常是雞同鴨講,雙方在這麼多年的交往之後,還是不能理解對方!為什麼會這樣?文化差別之外,中方人員在中共黨文化的薰陶之下,或污染之下,其思維方式、理解問題的角度,都跟正常世界的人們不同。加上文化因素,差距就更大了,雞同鴨講難以避免。人們也同時意識到,這些都不是中國人傳統裡原有的,而是紅朝、趙家在幾十年的奴役中毀掉了中華民族的道德的時候,把人們給帶壞了的。

Huffington Post登了篇Rachael Yahne的文章,講述西方人不願接受奉承的幾個理由,體現了西方不同的思路和想法。西方人聽到誇獎、奉承之詞時,往往有兩種不同的反應:一種是輕微的羞辱感, 因為從內心害怕自己不足的一面會被發現,會認為誇獎錯了;另一種是接受奉承,但同時會產生一些不信任,因為知道奉承者是有所求、另有目的、甚至別有用心的。兩種反應有一個共同的潛台詞:讚美或奉承是主觀的,可能不客觀,也可能不是真誠的!

Suzannah Weiss試圖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為什麼讚美或奉承可能讓人窘迫,而南卡州克萊姆斯大學(Clemson University)的市場學教授Oriana Aragón認為,人們都知道當眾出醜或失敗讓人發窘,其實當眾成功或出名也會令人發窘。組織心理學研究公司AcknowledgmentWorks的研究發現, 68%的美國人說他們受到稱讚時,會感到窘迫。原因之一,是因為在西方傳統的教育中,孩子們從小就學到,自誇和吹牛不是一種好行為;原因之二,是人們本能的不相信這些奉承;原因之三,是人們不喜歡被評判,即使好像是好的評價。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誨中,也有「滿招損、謙受益」的古訓。可惜的是,在中國當局的宣傳中,在「厲害了」、「最大贏家」、「美國嚇尿」的蠱惑下,中國民眾,很多已丟失了傳統的美德。

專業教練和培訓師Suzan Bond更是直截了當的說,不要給出那些毫無意義的奉承,少來那一套!有時,你不需要對別人進行讚美或奉承(compliment),只要給他們予以承認(acknowledgements),就行了!因為奉承是空洞、膚淺、帶有自我目的的;對別人予以承認,會更深層、更具體、更有尊重人的意味。

每年三月一日,是「世界讚美日」(World Compliment Day),荷蘭人Hans Poortvliet在2001年發起了這個節日。許多歐洲國家包括挪威和比利時,都慶祝這一節日,其他國家還沒有這個傳統。如果人們能都學會真誠、善意的讚美,而不是虛情、假意的奉承,人類社會可能就會稍稍好那麼一點點。

本文轉自601期【新紀元週刊】「商管智慧」欄目

http://www.epochweekly.com/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