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0月03日訊】在中美貿易戰升級之際,中國「私營經濟退場論」也日益引發私營民企惶恐不安。多位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民間越來越擔憂中共恐將「私企國有化」。
上週一(24日),美國開始對另外2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引發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9月下旬,中共人力和社會資源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在「深化民營企業民主管理」會議上表示,民企要「讓員工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在「企業黨組織的領導下」,共同參與企業管理,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因邱小平是副部級的高官,這番言論惹來不少抨擊和質疑:是不是中共要消滅私營企業,或是又要活生生硬接管民營企業。
此前,9月11日,號稱金融界名人的吳小平在網上撰文說,私營經濟已經完成公有經濟階段性歷史重任,下一步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提倡採取「公私混合制」經濟。
此番「私營經濟退場論」當時也引發輿論譁然,不少民企經營者猜測,吳的言論是不是在釋放高層的意圖?
兩天後(9月13日),中共官媒《經濟日報》援引習近平「兩個毫不動搖」的論述,即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與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批駁吳小平的文章。
不過,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表示,儘管文章遭到強烈反對,甚至是來自官媒的抨擊,但文章並沒有被馬上刪除,就是政府想要「試水」、試探民意的標誌。
謝田說:「在中國,政府不希望人們聽到的信息就不會存活,這些信息一在網上、微信上出現,就會立刻被刪除」,「但這件事,這個人的呼籲,在網上停留了很久。」
同時,謝田也指出,如果中共實踐這條路(指「私企國有化」),中美兩國衝突將可能再度升級,因為這與川普(特朗普)總統的想法完全相反。「這只會鼓勵川普繼續下一步,再對價值2670億的商品徵稅。」
「私企國有化」引發擔憂 北京「滅火」
「私企國有化」的說法越來越引發民企擔憂。消息傳入中南海後,習近平和李克強被迫發表講話「滅火」,公開宣稱支持民營經濟,試圖安撫民間企業。
據中共官媒報導,習近平9月27日在遼寧考察時重申:當局「毫不動搖」地發展公有制經濟、支持保護民營經濟發展,但不要國企或搞小國企的論調是「錯誤的」;習並強調,國有企業要繼續「做強做優做大」。
而李克強也於同一天在浙江考察時聲稱,還會推出更多政策,給民營企業更良好穩定的市場。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呂隨啟表示,在中美貿易戰升級的背景下,有人擔心中國經濟將收縮,擔心北京當局「可能犧牲民營企業來支持國有企業」,因為國企享受的指導地位,在中共體制下應該不會改變。
台灣經濟研究院學者邱達生(Darson Chiu)則表示,「無論是把私企國有化,還是擴大國企規模,都是為了加大(中共政府的)控制,」從中共的角度而言,「擴大國企規模會使『增強計劃經濟』和『規避風險』變得更容易。」
大紀元經濟專欄作家何堅分析說,北京正在利用「明槍」(將企業家入罪)、「暗箭」(用各種行政手段讓民企倒閉)和「軟刀子」(加重民企稅務和社保支出的經濟政策)三大手段,加速吞噬民營經濟。所謂「混合所有制」國企改革,也被認為是變相的國企兼併民企。
中共國企的痼疾和中國當前的經濟困境
中共國企長期在利潤豐厚的領域享受壟斷地位。不過,國企浪費資源、低效率等痼疾卻長期存在。國有企業占有國家70%以上的資源,卻創造不到30%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而中國民間私營企業占全部企業的90%以上,創造了50%以上的財政收入,60%以上的稅收,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就業。因此,國內外許多人認為,中共國企是中國經濟的拖累、是自由貿易的障礙。
從今年4月美中雙方發生貿易摩擦以來,大陸的股市、匯市、進出口、固定資產投資和消費等紛紛下挫。中央社報導,只4月到7月四個月的時間,大陸股市暴跌了27%,幾乎跌到4年來最低點;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已經降低了10%,一度逼近7元。
工業增長連續4個月減慢;被稱為「三駕馬車」的出口、消費和投資亦出現了斷崖式下降。今年前7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只增長了5.5%,這是26年來的最低點,比去年下降了2.8%;此外,中國經濟面臨大規模的政府和公司債務,以及不斷緊縮的流動性。這些都嚴重影響著中國經濟的增長。
(記者蕭靜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