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9月27日訊】最新數據顯示,中國非金融企業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值,從2016年中期的紀錄高點開始經歷了一年半的去槓桿之後,在今年第一季度再度回升。企業債券違約也呈高發態勢,截至目前的三季度單季,已有22家企業的近50隻債券違約,涉及債券餘額近500億元。
據國際清算銀行(BIS)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去槓桿進程已經發生了逆轉。企業債務再次出現增長趨勢,由2017年第四季度佔GDP的160.3%,增長到2018年第一季度的164.1%。
該比例在2016年第二季度曾達到166.9%的高點,此後北京開始努力削減企業債務。但BIS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之前去槓桿所取得的進展已經喪失過半。
韓聯社的報導稱,企業債務是中國經濟的最大威脅因素, 企業債務上升與中美貿易戰下北京的應對之策不無關係,企業債務增長的元兇是其「去槓桿政策」。
報導說,2018年年初,中美互征高額關稅前,中國的企業債務就與國家層面的負債減少計劃相悖。中國2018年負債比率變高,除了與負債累計速度變快有關外,還與經濟增長放緩有關。
《華爾街日報》稱,在去槓桿、財政緊約束以及外圍衝擊的背景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明顯下滑態勢。
彭博社則援引獨立研究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 Ltd的經濟學家Freya Beamish 和Miguel Chanco的觀點說,去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還有足夠的空間來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債務增長也因此放緩。但是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變化。「今年,中國實際GDP增長正在放緩,平減指數的升勢也在趨緩,影響了中國的緊縮政策,也引發債務比率在今年第一季度再次上升。」
另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9月25和26兩天之內,已有5家大陸企業的6隻債券違約,涉及本息超過60億元,債券違約高峰突然再次捲土重來。
9月25日,浙江大型民營企業新光集團的兩隻債券,同時發生實質違約。同一天,上市公司利源精製等3家企業也發生了債券違約。9月26日,再有「16剛集01」發生違約。
據統計,進入9月以來,截至9月26日,共有9家發行主體的13隻債券違約,涉及債券餘額合計約169.9億元。而自7月份以來,債券違約呈高發態勢,到9月26日,三季度單季已有22家企業的48隻債券違約,涉及的債券餘額約491億元。
(記者陳遠輝報導/責任編輯:李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