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9月05日訊】中共官方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正在下降。對此,有外媒發文分析,中共近期遭遇了三重危機,而比貿易戰更難以解決的難題,是中國經濟持續放緩的趨勢難以遏制。
中共官方最新公佈的中國經濟數據顯示,中國今年7月份中國工廠產量的成長率從今年5月的6.8%降至6%,工廠及其他固定資產的投資成長速度降至19年新低;而中國零售銷售今年7月份的成長率更降至14年來新低。
稍早前公佈的中國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長速度為6.7%,這也是2016年以來的最差數據。而最近三個月來,中國經濟的各個方面不斷有「麻煩」出現——股市下跌,人民幣兌美元持續下跌,企業營收減少,經濟放緩跡象明顯浮現。
針對上述情況,9月2日有外媒發文稱,北京當局今年夏天至少遇上三大麻煩:一是「習危機」,習近平因貿易戰進退失據和文宣系統對其過度宣傳,被黨內外批評,威權受挫。二是貿易戰,北京當局現在被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貿易攻勢搞得「束手無策」。三是經濟放緩,這是比貿易戰更麻煩和重大的問題。
文章表示,按經濟規律來看,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後效應,實際上要到今年秋天後才會逐漸浮現。也就是說,當前中國經濟表現出的增速放緩,其實早在貿易戰未產生影響前就已出現,說明中國的經濟本來早就已經出了問題。
據稱,早在2008年金融海嘯前,中國的負債總數(包括企業和地方政府負債)就已經是GDP的141%,到2017年第三季,則已增至GDP的266%。國際貨幣基金會和經濟學家們紛紛警告,中國經濟的泡沫隨時可能因倒債而破滅,釀成金融危機。在這樣的背景下,北京當局從今年初開始推行減少負債的去槓桿措施。
問題是,中國經濟近30年的高速成長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政府大規模投資基建來帶動經濟增長,但這種以基建投資來刺激經濟發展增速的手段,必然帶來的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大幅度增加了地方政府和企業的負債。
現在習近平當局面臨的難題是:是要繼續採取去槓桿改革來減少負債,以便能夠逐步拆解巨大債務的「定時炸彈」釀成巨災,還是為了遏制經濟放緩的趨勢又拿出投資基建的刺激經濟手段,以維持至少6.5%的經濟成長率?
分析指:如果北京當局選擇用基建投資維持經濟增長,則意味負債將繼續增加,去槓桿改革又要延後,而且負債再增,泡沫破滅的危機隨之增加;但如果北京當局選擇繼續改革和收緊信貸,則中國經濟勢必進一步放緩,而去槓桿實施越久,經濟成長減速的速度就會越快。
文章稱,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最近已放話,最快在今年9月份,美國政府將再對2000億元中國產品加徵25%關稅。如果這一輪徵稅成為事實,「中國經濟將受到更大規模的關稅衝擊,而由此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可能會在明年浮現。」
對於中國經濟已陷入困境的現狀,其他美國媒體也在進行討論。
《彭博社》今年8月底曾發文稱,美國官員堅信他們必定在美中貿易戰中佔據上風,因為中國經濟「正在困境中掙扎」,而從中共採取的一系列刺激增長的舉措來看,這些刺激措施無法讓中國經濟增長困境消失。因為中國經濟增長困境是由其自身產生的,並不是美國加收關稅所造成的。
該文表示,中國經濟增長困境主要歸咎於兩個因素:第一,在過去5個季度,中共政府採取一系列政策,試圖收緊信貸、穩定債務水平;第二,地方政府投資支出大幅下降。
文章稱,面對搖搖欲墜的增長,中共當局也曾嘗試一系列策略在短期內提振經濟,包括放鬆信貸、鼓勵借貸和支出。
北京當局近期明顯加大了對鋪路造橋等公共設施的基礎建設項目的投資,麥格理集團(Macquarie Group)中國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 Hu)說,中國本月的基礎建設債券增至2800億人民幣(約410億美元),超過今年前7個月的總和。
但是這些措施並不足以激發中國龐大的經濟,特別是由於貿易戰帶來的經濟不確定性,它們只能有限度地遏制增長下滑的幅度。
瑞銀證券(UBS)經濟學者說,北京視「成長走緩為更大的近期危機」。
(記者聞軒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楊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