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開打迄今一個月,中國多項經濟數據,已經開始亮出警訊。
代表實體經濟的1至7月固定資產投資與7月工業生產產值,增長幅度分別為5.5%及6%,皆不如市場預期,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更創20年來新低。
在消費經濟方面,7月的消費零售總額增幅8.8%,也低於預估值9.1%。
唯獨房地產開發的投資額,今年1至7月,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2%。
換句話說,中國的投資與工業生產不如預期,民間消費力度也減弱,反映出儘管貿易戰還沒讓中國出現明顯重創,但已經出現經濟下行的警訊,給國內外企業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壓力,減少投資或轉移資產,也為未來中國經濟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雖然房地產領域還獲得一定的資金支撐,但卻反映出中國經濟持續「脫實向虛」的走勢。房價短期內或仍將上揚,但也持續推高資產泡沫的隱憂。
在這些經濟大數據背後,中國人民最需要警戒的風險與壓力,就是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壓力大 物價持續攀高
根據中共國家統計局資料,7月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1%,是自今年3月以來,首次回到2%以上。此外,7月物價指數也比6月上升了0.2%。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官方數據一向備受質疑。對於負面消息,官方往往壓低數據來公布,因此實際的物價漲幅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自7月初貿易戰交火以來,中國已經踏入更明確的物價上漲時代。
此外,由於許多商品與期貨往往在進口前幾個月就已經下好訂單,並且有部分商品在7月初進口時躲過高關稅,因此7月份的供貨量還不算吃緊,物價漲幅相對有限。但可以預見,接下來美國商品進口減量、商品漲價的現象仍將繼續擴大。
民以食為天。物價上漲,對一般民眾來說,最深切有感的,莫過於食品。
面對這場貿易戰,中共原想針對美國大豆提高關稅、減少採購,藉此對美國中西部農業地區「進行打擊」;但沒想到,中方轉向巴西、阿根廷採購,卻被趁機提漲大豆價格,拉高了中國進口大豆的成本。
並且,中共向其它國家採買的大豆數量,還不足以填補中國每年約9000萬噸需求的缺口,所以,日前中共國企中儲糧不得不花大錢,買下在海上漂流超過1個月的「飛馬峰號」大豆。光繳納大豆的高額關稅,就花了600萬美元。
換言之,中共決策的錯誤,導致中國必須用高昂代價進口大豆;甚至還可能不得不繼續採買美國大豆來滿足需求,卻也等於是將貿易戰的關稅砲火,打在中國百姓身上,讓人民概括承受。
食品採購成本上揚,也勢必轉嫁給消費者。因此,大豆漲價,將進一步帶動與大豆有關的豆腐、醬油、豬肉、雞蛋、雞肉等食品價格上漲,中國人民的生活負擔也將益發沉重。
加上部分不肖商人抱持「富貴險中求」、「亂世發大財」的投機心態,或許將促使食品價格加速上漲。
昨天和办公室同事聊天,共同的感觉是食品价格暴涨。以我家经常买的馒头为例,超市3.2元一包,Sam’s club 7.9元一包的馒头,在六、七月的时候分别涨到6元一包和16.8元一包,涨幅几乎一倍。市场上菜和水果的价格也都高涨,今年西瓜上市的季节,价格也没有低于过每斤一元。新一轮通货膨胀已悄然开始。
— 梁小军 (@liangxiaojun) 2018年8月15日
媳妇一早吃完饭就拉着购物车匆匆忙忙走了,说要去抢购鸡蛋,以前鸡蛋3.8元一斤,上个月涨到4.6元,昨晚看消息说要涨到5块多。等她回来问她涨没涨,她说去的时候,售货员正在换价签,已经涨到5.5元了,以后还会涨。一脸的焦虑和无奈。
— 梁小军 (@liangxiaojun) 2018年8月15日
不只是食品,冬季供暖也漲價。
去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才大張旗鼓地推動「煤改氣」政策,但日前中共為了報復貿易戰,宣布對美國進口的天然氣徵收25%高關稅。
為了轉嫁成本,中石油公司宣布,今年冬季的天然氣價格將調漲,最高漲幅40%。儘管官方宣稱「居民氣不漲價」,但民間對於官方說法普遍難以信任。
而天然氣漲價,也很可能帶動其它工業或商業產品漲價,擴大通貨膨脹的壓力。倘若未來工資不漲,民眾的實際消費力又將進一步被削弱。
人民幣貶值 手中鈔票越來越薄
人民幣大幅貶值,更是讓通脹快速加熱的火爐。
自6月中以來,人民幣匯率大跌超過6.3%。目前(8月15日)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已經突破6.93水平。
貿易戰開打後,中共有意通過人民幣貶值,來抵銷貿易戰的關稅壓力,因此一開始並未進場阻貶,人民幣匯率快速下滑。
與此同時,受到美國經濟穩健、美聯儲準備加息以及土耳其里拉崩跌等影響,美元走勢持續強勁,也回過來加大人民幣的貶值壓力。
再加上中共當局擔憂貿易戰拖垮經濟,決定採用寬鬆貨幣政策,對市場釋放大量流動性來鼓勵貸款投資、推動基礎建設,雖然可能在帳面上營造出曇花一現的GDP數字,吹撐著資產泡沫,但卻很可能造成通貨膨脹進一步惡化,最終仍將由中國百姓來承擔中共經濟政策的惡果。
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亞洲區研究部董事總經理、現為獨立經濟學家的謝國忠,也對中共決策引發通脹問題提出警告,「結果將把貿易戰的代價轉嫁到一般家庭部門,打壓了家庭的實質收入與購買力。」
用白話來說,房屋、商品等價格持續上漲,人們手裡的鈔票價值與購買力卻持續衰弱。
債務危機過熱 中國人民成政府取款機
貿易戰為中國經濟帶來嚴峻的下滑壓力,加上人民幣貶值、資金外流、消費減弱、企業運營受衝擊等因素,可能導致各地政府財政收入銳減,債務危機愈發加重。
近期來,不但已有多個地方政府無法開出工資,甚至還轉而向政府雇員借錢籌資;部分地方政府也下令調高社保基數,強行增收民眾保費;部分政府甚至還推出「社會扶養費」等各種奇特名目,想方設法向百姓收錢。
没钱还地方债了,现在是明火抢劫,大家看明白了吗?再穷也要养政府。 pic.twitter.com/CF7FYkRmbr
— 挪威森林 (@lisalueng) 2018年8月15日
【河南柘城面向三孩及以上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孩子是父母生,父母养,父母买的奶粉,父母交的学费,“社会”又没有付出一毛钱、一点爱,凭什么要给“社会”交“抚养费”!官府想捞钱就明说,何必假“社会”之名!退一万步,孩子如果是社会抚养的,就该把钱交给“社会”,凭什么给官府这帮吃白食的家伙 pic.twitter.com/zeTmsUn2T6
— 秀才江湖 (@xiucai1911) 2018年8月14日
加上中共稅務總局,將演藝明星的所得稅率從6.8%大幅調高到42%,並且即將推出新的房地產稅——種種跡象表明,中共政府,從中央到地方可能都瀕臨嚴重的債務危機,亟需資金周轉,避免釀成更大的政治危機。
但十多億中國人民,卻無辜成為中共政權的人肉取款機。
仔細探究,中共針對貿易戰推出的一系列經濟應對政策,保的是黨國權貴,傷的是人民百姓。
中共的「黨國資本主義」正在以犧牲人民與經濟泡沫為代價,換取其脆弱政權的穩定與苟延。
不過,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的最新研究指出,中國家庭債務與可支配收入之比高達107.2%,「家庭債務已逼近家庭部門能承受的極限」,「中國很多家庭已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
所以,中共政府還能從人民身上榨出多少民脂民膏?很有懸念。
中共政權是否還能繼續維穩苟延?也同樣很有懸念。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