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與英雄——中美韓戰軍人的命運

2018年8月1日,夏威夷珍珠港,55具在韓戰中失蹤的美軍士兵遺骸,被運抵希卡姆空軍基地。每一個覆蓋著美國國旗的靈柩,分別由來自海、陸、空三軍及海軍陸戰隊的四人抬棺。美國副總統彭斯、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出席了迎接儀式,向陣亡士兵行禮致敬。

魂歸故裡的莊嚴肅穆,為全球矚目。硝煙遠去,多少生命的故事,在真相中浮動,留與後人評說。

上個世紀50年代初,三年的韓戰炮火,捲走了數百萬人的性命,刻下深深的創傷和反思。同為軍人,在同一場戰爭中搏殺,中國和美國士兵的命運截然不同。對比雙方的傷亡數字、裝備及物資補給、戰俘及老兵的境遇,鮮明的反差令人慨嘆。

死亡數字
在美國朝鮮戰爭紀念碑上,鐫刻著一組數字:死亡:54246,失蹤:8177,被俘:7140,受傷:103284。

然而,近3百萬中方「志願軍」的傷亡人數卻無定論。中共於2006年公布的官方數字是:直接戰鬥犧牲183108人。美國的韓國問題研究專家米歇爾披露的數字為,志願軍死45萬,傷50萬。蘇聯官方解密文件稱,中國死亡人數為100萬。

志願軍老兵、中國著名法學家、前南京師範大學法學教授程干遠說過,「中國公布的數字越來越少,第一次公布數字是彭德懷回國以後,向全國政協做的報告,他說志願軍死亡50多萬人,現在講只死了18萬人。我認為可信的數字是80多萬,我是根據軍史記載的每次戰役的數據加以分析。為什麼數字會縮小?這裡邊有很多文章:中國軍隊內部統計的數字,把第一線和後勤分開來,一個叫戰鬥減員,一個叫非戰鬥減員,就像我們連隊死的戰士,都沒有列入烈士名單,因為是非戰鬥減員。他們把後勤這一部分隱瞞掉了,實際上後勤死亡人數至少30萬人。」

朝鮮戰爭時期,中共政府要求將陣亡的士兵就近掩埋,除了團級以上幹部及特級、一級戰鬥英雄可運回國內安葬。因此,目前安葬在中國的志願軍不過3千人。

美國政府設立了「戰俘/失蹤人員搜尋鑑定聯合指揮部」,專門負責在全球各地找尋、鑑定自二戰以來,參與各項戰役的陣亡美軍遺骸,其格訓為「直到他們回家」(Until They are Home)。



8月1日,55具韓戰美軍遺體抵達夏威夷的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美國副總統彭斯迎接致敬。(RONEN ZILBERMAN/AFP/Getty Images)


中共人海戰術 飛蛾撲火
韓戰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的李奇微將軍(Matthew Bunker Ridgway)曾嘆道:「中國人(中共)不僅漠視生命的價值,也漠視自己人的生命。」

在朝鮮戰場上,中國「志願軍」在極其惡劣的條件下,被逼以「人海戰術」投向敵方的火海。他們以肉體和劣勢的武器裝備抵擋聯合國軍的精銳槍炮。中共軍隊和聯軍戰亡人數的比例高達20比1。

1951年1月,在第四次戰役中,美軍大舉反擊,「志願軍」損失5萬多人,全線後退100多公里,撤回到三八線以北。3月1日,毛澤東致電斯大林:「中國擬用她巨大的人力資源,拖垮美國;中國軍隊業已死亡10萬人,估計今明年還得傷亡30萬人,我們正在補充12萬兵力,並擬現增兵30萬。准許與美國打一場持久戰,花幾年時間,拼掉美國幾十萬人命」。

在戰場上,中共派出督戰隊,驅趕戰士們衝鋒,陣前退縮者格殺勿論。當年督戰隊老兵李振舉說:「在朝鮮兩年,我沒有殺過一個美國兵,自己人卻殺得記不清了」。

而美軍人人都有求救書,他們可以投降以保全性命。美軍戰俘回國後也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今鍾曾擔任志願軍某部參謀長,他在《韓戰回憶錄》中說,當時志願軍即使在雪地裡也只能穿著褲衩打仗,因為在汽油彈、火焰噴射器攻擊下,棉衣、靴鞋都甩掉了,否則早已沒命。每次在聯軍的準確射擊下,共軍士兵如割草般排排倒下,場景異常慘烈。

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汪洋是當年「志願軍」第39軍115師師長,他曾談到韓戰中美軍與中共軍隊的傷亡對比:「美軍傷的多,死的少;我軍犧牲的多,受傷的少。原因是美軍重武器多,命中後,很少受傷,大都致命,因此我軍死亡率高。我軍使用的輕武器多,命中後,一般受傷率高,死亡率低。」

最冷的冬天——長津湖戰役
長津湖戰役歷時17天,發生在1950年11月27日到12月13日,是韓戰第二次戰役中的一次重要戰事。當時中共軍隊占有人數優勢,卻因為凍傷、補給不足及武器劣勢而損失慘重。

那年冬天,朝鮮經歷了50年間的最低氣溫。中共急調華東野戰軍精銳第9兵團15萬人參戰,企圖圍殲美軍陸一師。第9兵團之前一直在福建備戰,士兵們穿著單薄的衣服就被調至高寒的朝鮮,入朝前只發給棉衣棉褲,而無內禦寒服裝。結果,在嚴寒下,士兵百分百的被凍傷,甚至有成建制的士兵凍死在陣地上。

第9兵團的每個班只有一兩床棉被,夜間零下三十度低溫,十多個人擠在攤在雪地上的棉被互相摟抱取暖。戰士們只穿著膠鞋,腳都凍壞了。

戰後,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在給彭德懷及報中央軍委的電報中,稱27軍80師242團第5連,除一名掉隊者和一個通訊員,全連設伏準備攻殲美7師第31團。待戰鬥打響後,該連無一人站起,打掃戰場時發現,全連幹部、戰士成戰鬥隊形全部凍死在陣地上,遺體無任何傷痕與血跡。

據美國公開史料記載,在美軍撤退必經之路水門橋的山坡上,美軍一個排登上山頂後,發現戰壕內有50名中國軍人已經因為飢餓和嚴寒,完全不能動彈了。

此外,第9兵團還發生了嚴重的糧食匱乏。部隊尚未進入戰區,下發的糧食就已吃完,他們只能在人口稀少的當地籌糧、搶糧。各部隊平均斷糧兩天以上。有的長達七天。有時一天的口糧只是兩個凍土豆,即使是凍土豆,也只供作戰部隊。士兵們通常將乾糧袋裡的最後一點碎末留下來,稱之為「衝鋒糧」,直到發起攻擊時才一口吞下以補充能量。

反觀美方,在此次戰役中,美軍前線曾要求先空投彈藥,可是美軍司令部方面分析認為:彈藥補充是次要的,禦寒裝備是主要的,如果沒有彈藥作戰,可以投降,但凍死凍傷是絕對不允許的。於是他們首先空投了禦寒裝備而非彈藥。

美軍陸戰一師擁有防寒帽、厚呢軍裝、毛衣、大衣、毛襪、皮靴和鴨絨睡袋。連隊裝備棉帳篷、火爐等。每班、每輛車除配備小汽油爐外,陣地上還有專門供熱的電爐。由於彈藥、汽油充足,為防止裝備受凍損壞,美軍規定隔30分鐘武器就要射擊一次。美軍各連連長拚命叫疲憊不堪的士兵換下潮濕的襪子,以免凍傷。不僅如此,在感恩節當晚,美軍廚房人員連夜趕到駐地,為兵士做出了感恩節大餐。

有美軍俘虜在回憶錄中描述,被俘後,很多中國軍人把他們扔在一邊,爭先恐後去汽車上搜尋各種食物,有人甚至激動得直流眼淚。美軍陸戰一師派往下碣隅里增援的「德萊斯代爾特遣隊」被中共軍隊包圍投降後,中共士兵們只顧忙著搶美軍汽車上的補給品,而讓一些美國士兵溜走。

《最寒冷的冬天》是一本研究韓戰的專著。作者David Halberstam在書中寫,中國軍隊死亡人數應在40萬人左右。在零下30多度的冬天,禦寒的衣服、棉被和糧食供給嚴重不足,炒麵吃光了,就吃雪、吃草根。由於缺乏維他命,不少軍人因患夜盲症,失足跌入山谷。活活餓死、凍死的也占相當大的比例。頭頂上是美軍飛機的大規模轟炸,四周是汽油彈、火焰噴射器的攻擊,被煙燻火燎的士兵們衣衫襤褸,赤腳奔跑在雪地中,傷亡慘重。

「志願軍」戰俘和老兵
韓戰結束後,中共堅持遣返全部志願軍戰俘回大陸,聯合國軍則要求「自願遣返」。最後的結果是:自願遣返。結果,儘管中共百般阻擾「解釋」,在22,000餘名中共軍人戰俘中,14,235人選擇前往台灣。

1954年1月23日,台灣中華民國政府舉行盛大的歡迎會,歡迎中共戰俘。這些軍人被安排住進大湖和楊梅等幾個「義士村」,有人在日記中說:這一天,是多少年來睡得最好的一天。戰俘們都紛紛宣誓脫離共產黨,並踴躍報名加入國軍。



志願軍戰俘赴臺灣。(公有領域)


據台灣國史館的統計,士官以下的9千多名前戰俘被分配到國軍三軍部隊服役,4千多名校尉級軍官被編為「反共義士戰鬥團」,由台灣國防部總政戰部直接指揮。至此,14,000多前戰俘在台灣的從軍比例高達97.4%。

據據美國之音大型記錄片「志願軍戰俘」的採訪畫面,原志願軍63軍189師567團士兵張瑞祺說,他到台灣一開始在野戰部隊,小學文化的他,在部隊裡完成初中,高中教育,然後考上軍官學校,當過參謀,當過官,直到1981年退伍。

然而,回到祖國的戰俘們,際遇如何呢?

據報導,第一批選擇回大陸的共6,670人,第二批440人,總計7,110人。前「志願軍」師政委、當時的中方解釋高級代表賀明將軍在所著《忠誠–「志願軍」戰俘歸來人員的坎坷經歷》一書中透露,在遼寧昌圖縣「志願軍」歸國人員管理處(歸管處)正式處理結論的「志願軍」戰俘總共為6,064人,而其餘的1,046人去了哪裡?賀明及官方都無說明。

2009年4月,在接受《湘潮》採訪時,賀明講述了戰俘在遼寧昌圖被加重處分的情景:「黨在歷史上那一套『左』的做法越演越烈。交待中,一個人一個人過關,大家大會小會『幫助』。『幫助』的人全憑想像,追查越嚴越『革命』。誰按領導要求講,醜化自己、歪曲自己,給自己上綱,就受表揚,反之就會受到批評。當年在蘇區打『AB團』、『改組派』的做法,再次重演。」

作者紫丁在《朝鮮戰爭戰俘:天若放晴便自由》中披露,在歸國戰俘中,2,900多名共產黨員,91.8%被開除黨籍,保留黨籍者只有120餘人,但也分別給予了警告或留黨察看處分。700人被開除軍籍,4,600餘人只承認被俘前的軍籍。

這些曾經為中共賣命的戰士,被打入另冊,檔案中被註明「系終生控制使用對象」。他們被扣上「叛國投敵分子」、「裡通外國分子」、「叛徒」、「特務」等罪名,在婚姻、求學、就業中受盡歧視和迫害,不少人被發配農場、煤礦勞改。有的家破人亡,有的逃荒要飯,很多人被迫害致死或被逼自殺。



一群被俘的志願軍士兵。(公有領域)


湖北的蔣學權是傷殘志願軍人,自朝鮮回國後遭冤獄10年,其後雖平反但一直不獲賠償和應有的待遇。2010年,80歲的蔣學權看見中共電視上的紀念活動,不斷落淚。他對自由亞洲電台記者說:「想起抗美援朝,我只有哭。」

蔣學權表示:「我們現在基本上什麼照顧都沒有,什麼依靠找不到,沒有活路。最不服氣的就是我為革命15歲參軍,又服從黨的分配參加抗美援朝,當時我的腿受傷,頭上還有兩個彈片沒取出來,結果現在看病沒錢,吃飯都沒錢。」

老兵吳修泉16歲參軍,1950年10月25日被派往朝鮮戰場。2010年,79歲的他受訪時說:「我是搞偵查的,一個偵察排第二天有情況集合的時候發現全部凍死了,慘不慘?那時候一天吃不上一頓飯,吃不上飯也要打,現在想起來死了幾十萬人我們非常慚愧非常難過。中國人民稱我們是最可愛的人,現在我們成為弱勢群體,成為被遺忘的人,我們心裡能平衡麼?我現在拿兩千多一點已經算高,農村的只有250元。」

2005年,美國之音記者採訪了78歲的退伍老兵於國義。他參加過抗日戰爭和朝鮮戰爭,可是到了晚年卻在外流浪。於國義說:「我兒子有一個房子,但是他們把房子的水電都停了,還不允許我們租房子。我連上訪的權利都沒有。現在,我們父子兩個是無家可歸,在外面過著流浪的生活。」

程干遠是中國著名法學家、志願軍老兵,當年服役於炮兵部隊運輸連。他撰寫了《親歷韓戰——中國軍人回憶錄》。他表示,「當時志願軍戰士都很年輕,我們都抱著單純的愛國主義參戰,實際上是受蒙蔽。我們現在要告慰這些靈魂,我們不能再為獨裁政權去賣命了,軍隊不能變成他們打天下和看家護院的隊伍。」

結語
韓戰65年後,烈士回家,美國政府視之為一個「偉大的時刻」。

在今年5月28日「陣亡將士紀念日」,川普總統發表講話說,「我們永遠無法替代他們。我們永遠無法補償他們。但是我們可以永遠銘記。」

「對於世界,你只是一個士兵。對於我,你就是整個世界!」一位美國母親的心聲,銘刻在陣亡的兒子的墓碑上。

生命的世界,本應寫滿了生動的故事,躍動著夢想和成就。在自由的國度,軍人的奉獻,被感激、珍藏。浴血的榮耀,永遠閃光。然而,在中共暴政下,數以百萬計的官兵,被碾作炮灰,他們寶貴的人生,化為烏有,成為冷酷極權的墊腳石。

無數事實表明:只有當生命獲得尊嚴,生者方得安樂,逝者方得安息。



圖為美國士兵8月1日在為美軍遺骸舉行歸國儀式上行軍禮。 (JUNG YEON-JE/AFP/Getty Images)


參考資料:

謝東延,「揭祕中共軍隊韓戰中遭毀滅性打擊真相(組圖)」,2012年12月21日,大紀元新聞網。

李明,「中共欺騙 百萬華人葬身朝鮮」,2013年7月26日,大紀元新聞網。

唐銘,「維權老兵應該了解韓戰中國戰俘的刺青浪潮」,2018年6月26日,阿波羅新聞網。

維基百科,長津湖戰役。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