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敏:北戴河會前人民日報突改口有何內幕

7月30日,在習近平結束非洲之行返回北京後,海內外媒體預料北戴河會議將要登場。

北戴河會議雖然傳說早就不開,但外界仍然認為中共高層照例會在此一避暑期間商討政經問題。

在此之前,有值得注意的消息,如7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主旨是「去槓桿初見成效,我國進入穩槓桿階段」。黨報談槓桿「去」、「穩」僅僅一個字的差別,市場人士卻以「口風大變」形容,因為當初稱去槓桿化解債務危機、嚴防系統性金融風險要有長期抗戰準備,而且現狀和此文「金融市場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債務約束加強、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債務安全性可控」的說法截然相反。

今年以來大陆「債雷滾滾」,尤其是7月份的金融市場密集爆雷,原因是雷有傳導性,不會只停留在某個領域,P2P蔓延到私募,觸發首個備案私募股權基金上海阜興系爆雷,為此證監會首次專門成立由一把手親任組長的工作小組應對處置,銀保監會也要求有關銀行層層追查資金去向。結果發現商業銀行逾期率都已暴漲,據報導,近期來,貴陽、山西、山東、大連等地農商行都頻頻爆出資產不良率飆升,可想而知,商業銀行也面臨不容小覷的危機。

金融債雷也傳導到企業債,尤其是槓桿率向來超高的房企,7月中,地產大雷終於引爆,上市房企也開啟了「第一跑」,A股上市的中弘股份被曝老闆終於扛不住債務的重壓跑路了,中弘是首家上市房地產公司老闆跑路,還有可能是有史以來第一家由於債務無法兌現而倒閉的房地產公司,業內稱中國房企「奪命狂奔」事情遠比外界想像嚴重。更令人憂心的是實體企業困境,7月曝光,山東晨曦集團及所屬企業聲請破產重整,晨曦集團是山東省重點工業企業、全國民企500強,居然走向破產,其導火線卻是多家金融機構向其追債。然而,據報導,晨曦的破產只是典型個案,而非唯一個案,近期已不堪舉債度日的中小企業,不少直接將廠門一鎖就捲逃而去。

再來看地方政府,也是債雷聲隆。據報導,先是安徽六安教師集體討薪,揭開了地方政府的遮羞布,之後有湖南耒陽拖欠全市公務員工資,常德市領導以「紀委查案」威脅銀行,要求銀行降息,配合政府緩解債務壓力,另外,還有傳言稱一家國有銀行給旗下分行傳達了「珍愛資金 遠離天津」的指示。金融機構開始追地方政府的債,已不是新鮮事,如果比照一般公司辦理的話,應有一批地方政府列隊申請破產。

其實當前各種債雷隱患,拼命放水的央行最懂,而將此一經濟局勢面臨的困境以另類方式呈現出來的,莫過7月中旬央行和財政部之間的互懟。令人注意的是,央行和財政部在國務院分屬兩個副總理領導,分管財政部的是副總理韓正,分管央行和金融系統的是副總理劉鶴。有分析指出,央行與財政部官員雙方言辭激烈,引起很多猜測。從來沒有過兩位政治局、兩位副總理管著部門打得這麼狠的,唯一解釋是那二位有了嫌隙。而眾所周知,劉鶴與韓正的後台各有所屬分別為習、江陣營。

總之在北戴河會議之前,人民日報突發「去槓桿變穩槓桿」這篇文章,罔顧金融市場動蕩,企業頻出問題,地方政府也已經奄奄一息的現實,還在文章一開頭就稱這是年中「好消息」,儼然是炮製中美貿易戰初期的智庫報告,向高層傳遞錯誤的信息和判斷。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