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黨委副書記語出驚人:應重啟上山下鄉運動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7月06日訊】日前,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撰文,建議重啟上山下鄉運動,以解決大陸大學生就業問題,文章引發輿論廣泛抨擊。中共前黨魁毛澤東在50年代發起的「上山下鄉」運動曾被指是變相勞改,毀掉了一代青年人。

2018年畢業季即將到來,預計大陸高校畢業生有820多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隨之而來,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中國社會關注焦點。根據以往數據顯示,預計將有上百萬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

針對如何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北大于鴻君教授近日撰文,建議官方重啟「上山下鄉」運動。于鴻君1963年10月生於內蒙古,是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教授,現任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

于鴻君提出,選招200萬大學生到農村,擔任教師、醫護人員、農業技術員、公共服務人員和「村官」等,或安排大學生到農業產業化企業工作,幫助村民脫貧致富。

他聲稱,每批大學生下鄉期限可安排2年,期滿可以返回重新參加畢業分配。

于鴻君建議重啟「上山下鄉」運動的文章一經發表,立即引發輿論抨擊狂潮。于鴻君更被批評是「文革餘孽」,網友紛紛留言:

「請以身作則,你和你全家先去待2年,不得有任何行政職務。」

「你咋不建議啟動新時代文化大革命運動,先從批鬥北大教授開始。」

「那就讓官僚和央企領導帶頭嘍!」

「上山下鄉」是變相勞改

「上山下鄉」運動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由中共前黨魁毛澤東發起的。當時中共組織城市中學生和高小畢業生到農村去參加「農業合作化」運動,工作定居。中國民眾普遍認為,這場運動對無數青年個人命運,乃至中國城市發展、科研教育都帶來了惡劣影響。

林彪之子林立果等起草的反對毛澤東的綱領性文件《五七一工程紀要》指明,讓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變相勞改。

1968年文革期間,社會一片混亂,大學不招生,工廠不招工,近400多萬高中畢業生呆在城裡無事可做,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毛澤東利用完這些紅衛兵學生後,處於對政治穩定威脅的考慮,決定把大量城市青年遣送到農村進行勞動,以達到解散紅衛兵組織的目的。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毛澤東的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隨即開展了全國範圍大規模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1968年當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屆學生,後來被稱為「老三屆」),幾乎全部前往農村。文革中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總人數達到1,600多萬人,共有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來到了鄉村。

有學者認為,上山下鄉使得本應成為學者專家的一批年輕人在鄉間長期務農,八十年代以後出現了知識斷代,學術研究後繼乏人的現象。

而對於許許多多中國人來說,這場運動意味著他們被徹底驅逐、集中起來強制勞動,它剝奪了整整一代人的青春,也撕裂了千百萬家庭。

在經歷了10年艱苦和壓抑的生活後,1978年底至1979年初,下放到雲南、新疆、黑龍江等地的知青們終於爆發了,遊行、請願、示威、罷工和衝擊政府機關等事件相繼發生,形成了席捲全國的返城上訪大浪潮。最終有一批知青返回城市,但還有一批知青永遠留在了偏遠的農村,遺憾終身。

曾為知青的史學博士定宜莊出版了全面記述中國知青史的著作《中國知青史——初瀾》和《中國知青史——大潮》。她表示,寫書的初衷是要告訴她的兒子和所有知青的孩子,希望這樣的事情永遠不要再發生。

(記者羅婷婷報導/責任編輯:戴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