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幸福嗎?」
許多人都曾暗暗這樣問過自己,網路上也常有人提這個問題。幾年前,因為一位農民工在遭遇央視記者的這一提問時回答說「我姓曾」,更使這一問一時間成了全中國人都知曉的熱門話題。正如有人分析的那樣,這個問題看似簡單,背後卻蘊含了普通中國人對於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自然環境等方方面面的感受和體會。
一位名為「薰衣草人」的網友在帖子中曾這樣回答說:
「我很慶倖,媽媽沒有用奶粉、而是用母乳把我餵養,我慶倖我的頭沒有大,媽媽你真是太醒目了!」
「我慶倖我家房子沒有因為我是超生兒而被拆,計生辦的同志太人道了,真是太感謝計生辦的同志了。」
「我慶倖我老闆每月按時發給我工資,我慶倖我不用像有些人為了拿工資而爬上廣州海珠橋看風景,雖然工資少了點,但每月省吃儉用還能剩一千來塊。」
「我慶倖我沒有犯法,我慶倖我沒被阿SIR把我抓起來,因為我也很容易激動,聽說現在激動很容易就死人,到時法醫宣佈我激動死或者高興死就太不值了。」
「我慶倖我在城裡沒有房子,慶倖沒有因為阻止強拆而自焚,因為現在都是有錢就有理,拆你家房子那是為了除舊貌、換新顏!為了加快祖國建設。」
「我慶倖我有個強壯的體格,慶倖我因為身體強壯吃了幾年地溝油都還沒死。雖然目前臉色有點發黃,但照我估算,以我強壯的身體再堅持三五年應該死不了!」
「我慶倖我長得不算醜,慶倖我沒有因為長得像小偷而被城管打死,因為現在的城管都是火眼金睛,在他們眼裡,長得醜就是小偷,是小偷就會被打死。」
「我慶倖我家鄉沒有煤礦,我慶倖我沒有因為挖煤而永遠留在那黑漆漆的洞裡,因為煤礦出事故是家常便飯,不出事故才是奇跡!幾死幾傷,只是個數位而已,幸好,這數位裡不包括我!」
「我慶倖小時候打的疫苗沒有把我毒死,至少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什麼不良的感覺,以後可就難說了。」
「我慶倖我沒有渴死,我慶倖每天打開水龍頭都有水,我慶倖我還能呼吸,在渾濁的空氣裡大口大口地呼吸。
慶倖之餘,我感到在這個和諧的國度裡很幸福,真的很幸福。」
我想,但凡看過這篇帖子的人,恐怕沒有誰會不明白,這位網友並不是真的在讚頌當今中國人的生活,而是在調侃這種生活,蘊含在這種調侃背後的其實是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滿腹無奈。他的言外之意是:「身為中國人,我們生活得其實很不幸福!」
來自多種管道的調查和研究都表明了一點:「改革開放」並沒有增進中國人的幸福感。伴隨著經濟的持續高增長,中國人的幸福感不是在提高,而是在下降。
荷蘭伊拉斯謨大學曾對中國國民的幸福感進行了3次調查,其中,1990年國民幸福指數為6.64(1-10標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卻下降到6.60。也就是說,10年之後中國人的幸福指數(注1)不但下降了,而且比10年前還低。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07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也描畫了同樣的趨勢:2004年、2005年、2006年中國城鄉居民總體幸福感分別為3.79、3.73、3.64,呈下降趨勢。到了2009年12月,美國密西根大學社會研究所公佈的幸福調查顯示,中國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現在的中國人遠沒有10年前快樂了。可見,「改革開放」並沒有增進中國人的幸福感。
2012年6月15日至6月19日,中共人民網下屬的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曾做過一次調查,當問及「衣食無憂後,您是否感到更幸福了」,有90.4%的受調查者選擇了「不是,仍面臨住房、工作等諸多煩惱,幸福感下降」,僅有3.5%的受調查者認為,「是,知足常樂」。
「改革開放」後,中國人的幸福感不僅在下降,而且明顯低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聯合國首次發佈的《全球幸福指數》報告以2005-2011年為調查時段,分別從教育、健康、環境、管理、時間、文化多樣性和包容性、社區活力、內心幸福感、生活水準等九大方面來衡量一個國家的幸福感。結果顯示,在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內地的幸福指數僅排名112位,倒數第45位,不僅大大落後於其GDP總量的排名位次,也落後於其人均GDP的排名位次,屬於相當缺乏幸福感的國家之列。調查結果還表明,在中國,自認為幸福者占9%,生活困窘者占77%,受苦者占14%。
蓋洛普2011年4月公佈的2010年全球幸福調查顯示,僅有12%的中國人認為自己屬於蓋洛普所稱的生活「美滿」一檔,而71%的人認為自己生活「艱難」,有17%的人說自己生活「困苦」。央視也曾聯手幾大門戶網站對中國老百姓的幸福感做過調查,給出了5個選項:很不幸福、不幸福、一般、幸福、比較幸福。調查的結果顯示:選擇比較幸福的只占4%,幸福的是18%,選擇一般的占40%,選擇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占了38%。
「改革開放」40年,論經濟,GDP每年增速接近10%,名列全球同期第一;論國力,連跨幾大台階,已躍居世界前列;論財富,城鎮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的純收入增長了6.7倍,大多數人的錢袋子都鼓了起來;論形象,空前奢華的奧運和世博會,成功地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論影響,連一些西方媒體都在熱炒「中國模式」,鼓噪「大國崛起」。按說,這種情勢下中國人的幸福感理應明顯增強才是,可為什麼實際上卻不升反降呢?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很多,但最直接且作用最大的莫過於國民的生活水準和生活品質(注2),尤其是後者。因此,只要我們把普通中國人生活中與其相關的方方面面都盤點過一番,答案自然就水落石出了。
注釋:
注1:幸福感和幸福指數本質上是一回事。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是對幸福感的量化,是人們根據一定價值標準對自身生活狀態所作的滿意度方面的評價。影響幸福指數的因素包括生活水準、健康狀況、人際關係、安全狀況、環境改善、社會公正、未來保障等。
注2:簡單地說,生活水準主要是指人們的收入水準和消費水準,而生活品質主要則是指生活的好壞程度。按照維琪百科的解釋,「生活品質與客觀意義上的生活水準有關,但也有所區別。簡單地說,一定程度的生活水準是保持較高生活品質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除了保持基本的物質生活水準及身心健康之外,生活品質也取決於人們是否能夠獲得快樂、幸福、舒適、安全的主觀感受,而後者是與人的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對社會與環境的認同有著密切關係。」
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