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為何34年不回家鄉?揭父親死不瞑目內情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6月22日訊】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裸退後,其動向一直備受輿論關注。近日,有關胡錦濤從1978年至2012年間,34年間沒有踏足其出生地——江蘇泰州,而其父親含冤離世,死不瞑目的辛酸往事再次被提起。

胡錦濤於1942年出生江蘇泰縣(現泰州市),祖籍是山清水秀、名人輩出的安徽績溪縣。小小績溪自古祠堂文化興盛,曾有大小340餘座祠堂,胡氏宗祠是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被稱為「江南第一祠」。

胡氏宗祠始建於宋代,明嘉靖年間兵部尚書胡宗憲進行了擴建,清光緒年間又作了大修,如今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胡錦濤的祖父、祖母從清朝末年,就從安徽績溪遷到泰縣上壩賣茶葉為生,胡錦濤的父親胡靜之(又名胡增鈺)繼承了胡家的衣缽,也以賣茶葉為生。

胡錦濤父親胡靜之(胡增鈺),生於1917年,在泰縣姜堰上完高中後,一直擔任小學教師;母親李文瑞娘家江蘇東台,畢業於南通女師。他們1941年在上海結婚後就返回泰州大家庭,與母親陳氏一起居住生活,1942年12月生下胡錦濤後還育有二女。

胡增鑫(長房)之女胡錦霞大胡錦濤一歲,1948年隨母回績溪瀛洲坑口老家居住。

胡錦濤7歲時母親李文瑞去世,父親胡靜之一直沒有再娶。胡錦濤為胡家獨子,其下有妹妹胡錦蓉與胡錦萊。胡靜之將3個孩子送到妻子的舅母處撫養成人。

胡錦濤在泰州讀完小學、中學,考上清華大學後才離開。胡錦霞講胡錦濤曾在履歷表籍貫欄中填過「泰州」,受到父親訓導後從中學開始就一直填「安徽績溪」。

胡父含冤離世 臨終未得平反

胡錦濤父親胡靜之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在泰州曾受過中共的迫害,青年的胡錦濤當時也曾遭到當地領導的冷遇,卻尋求替父親平反而不果。

胡錦濤父親胡靜之在文革中,因開罪了當地的造反派,被造反派誣告「貪污公款」,並且將其拉到台上進行批鬥,還將他關了起來。胡靜之被關的時候慘遭迫害,其身體一天天跨了下去。

到文革結束後的1978年,只有50多歲的胡靜之死不瞑目地離開了人世。

當時,時年36歲左右的胡錦濤正在青海任職,已經是副處級幹部。胡錦濤聽到父親去世的噩耗後,馬上趕回了泰縣。在安葬自己的父親前,胡錦濤找到泰縣有關部門和當時的陸姓縣長以及其父親的單位領導們,請他們為自己死去的父親平反,而給開一張蓋棺定論的證明。

當時有不少部門的副手已經答應為胡的父親平反,並且這些人還勸胡在當時泰縣最高檔的「泰縣飯店」擺兩桌酒,請那些領導們過去「喝喝酒、談談心」。

第二天中午,胡錦濤花50塊錢,在當地最高檔的泰縣飯店擺了兩桌酒席宴請泰縣領導,在當時算得上是很大的排場。因為當時的50元,是一個中層幹部一個月的工資,至少相當於現在的1500。

他希望縣領導高抬貴手,為其亡父平反。但是一直等到下午3點都沒有一個人來赴宴。在受到當地領導冷遇的情況下,胡和親友坐在飯桌旁,面對兩大桌酒席,只好唉聲嘆氣。

最後,胡錦濤將飯店的所有廚房師傅以及其他職工喊到了一起,請他們幫忙將當時當地最高檔的兩桌酒菜吃了。眼看這些原本素不相識的人吃得不亦樂乎,胡一家人只好強作笑臉,有苦難言。

從此,泰州成為胡錦濤的傷心之地,他一直對自己的出生地避而不談,30多年來再也沒有回過故鄉。他的舊居已被當地銀行占用。

胡錦濤30多年未踏足泰縣的另外一個心結,是他的母親娘家裡的人,沒有在胡家最困難的時候站出來,反而選擇和被誣衊的胡靜之劃清界線。

胡靜之去世後,因歷史問題未得到解決,所以當時胡錦濤母親的娘家人反對將其父胡靜之和其母李文瑞合葬,以避免在那「兩個凡是」的年代裡受到牽連。

胡錦濤只好將自己的父親,葬在了離自己母親墳墓5公里的一個亂墳堆里。

葬父後,胡錦濤再也沒有回過泰州。隨着胡錦濤的地位越來越高,泰州和姜堰方面出大額資金將那亂墳堆改造成了豪華的陵園公墓。

在胡錦濤當上一把手後,泰州官員更是企圖討好胡錦濤。姜堰曾經在2004年給胡錦濤打報告說,要將那公墓里的所有墳墓全部遷移出去,而只留胡錦濤父親一人的墳墓在裡邊。

當年胡就讀過的兩所學校,也保留了胡讀書的教室,沒有拆遷。

當地官員還策划了一連串與之相關的「政績工程」,以便讓胡返鄉「祭祖」時看到,但胡錦濤當政十年期間,從沒有返鄉「祭祖」。

2012年12月27日、28日,胡錦濤卸任中共總書記後,才返回34年未踏足的故鄉祭祖

(記者李韻報導/責任編輯:戴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