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會夢遊?5方法改善夢遊、夜驚

經常有家長問我,「黃醫生,我家孩子夜晚有可怕的行為,晚上睡覺會突然醒過來做一些活動或大聲驚叫,怎麼叫他也不回應,到底該怎麼辦?」。夢遊症或夜驚症是很多家長的「噩夢」,該怎麼應對這種狀況呢?

什麼是夢遊症或夜驚症

如果您的孩子夜晚自己起身進行活動,眼睛無神且無意識,第二天醒來後對自己昨晚的事情毫無記憶,身體也無恙,即是出現「夢遊症」的可能。有15%的小孩有夢遊症經歷,且多半出現在兒童時期,以8~12歲居多,每次可持續5~30分鐘。

與「夢遊症」不同,「夜驚症」兒童會出現一些恐懼的表情,手足亂動,大聲吼叫等,多發生在4~10歲。兩者都屬於睡眠障礙,常常發生在睡眠的前1/3深睡期,即入睡後2個小時。它們的起因有幾種:

1. 心理或社交的障礙,如兒童與媽媽分開而感到焦慮或有學業壓力等。

2. 缺乏睡眠。如白天玩得過度疲勞,連續熬夜等。

3. 家族遺傳。已證實有家族史夢遊症的孩子得夢遊症的機率也比較高。

4. 生病。生病一般視為身體的一種壓力,也會影響孩子睡眠的質量。

確診孩子是否有這些睡眠障礙,我們必須先排除其它嚴重的病症,如癲癇症。癲癇症在發病期不會只是限在兒童時期,可以在嬰兒或青少年期。癲癇症發作時可以是夜晚的任何時候,而不會只限於剛入睡的深睡階段,並可在同個晚上發生幾次。

如何應對與治療

其實,如果孩子已確診是夢遊症或夜驚症而非癲癇症,家長大可不必過於驚慌,因為它們絕大部分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中樞神經系統發育成熟後便會自癒。當然家長也可以做一些應對措施以降低其發生的頻率。

1. 充足的睡眠。適量安排學習課程,4~6歲的孩子應該安排午睡,讓孩子早睡早起,避免過度疲勞和高度緊張,保持良好睡眠節律。

2. 給予孩子安全感。排除孩子焦慮的原因,如孩子是因與母親分開或減少了父母的陪伴而感到焦慮,可以給孩子多一點關愛與親子的時間。

3. 不要太嚴厲責備與懲罰孩子。如果孩子學業或行為欠佳,可以多給予開解而非嚴厲責備,避免給孩子帶來過多的心理負擔。

4. 減少孩子對夢遊或夜驚的恐懼。不要在孩子面前談論其經過或發作時驚醒他,避免孩子受到更多不必要的驚嚇。

5. 在發作的時間前叫醒孩子。如果孩子發作頻密(排除其它病症),家長可嘗試每晚在發作前夕把孩子微微叫醒約15分鐘,然後安撫他入睡。反覆的重複可減少發作的頻率甚至痊癒。

如果以上方法都無效,且孩子的發作影響其日常生活,就必須詢問醫生是否需要藥物治療。家長要切記,注意孩子睡眠環境的安全,要把門窗關好,把尖銳物品或藥物等危險物品收藏好,床邊不要有障礙物,不可讓孩子睡雙層床等,以減少發作時外出走失或意外受傷的機會。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