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5月02日訊】金融詐騙在中國大陸已司空見慣。而美國新上映的紀錄片揭露,大陸的金融騙局也已橫行美國,中國在美國的上市公司80%是反向併購,很多都是空殼,正在利用監管漏洞,瘋狂地吸收美國投資人的財富。
無數個並不存在、或已瀕臨破產的中國企業,偽裝之後通過「反向併購」方式到美國上市,再利用經過精心商業包裝的股票騙取美國人投資。當真相被戳穿的時候,賺得盆滿缽滿的人只有這些騙局的策劃者,而無數的美國股民則成了被收割的「韭菜」。
這就是美國導演傑德·羅思坦在紀錄片《中國騙局》(The China Hustle,又譯《中國喧囂》)中揭露的真相。該片今年3月在美國上映,去年9月曾在加拿大播出。
本片的主角丹·戴維(Dan David)通過調查發現,從2006到2012年間,共有400家中國企業在美國融資上市,其實80%都是通過「反向併購」方式,總市值達到500億美元。上市之後,他們的股票通常能夠成百倍增長。
反向併購亦稱「買殼上市」,即一家非上市公司的股東設法獲得一家上市公司的絕對控股權,再由該公司反向收購非上市公司的資產和業務,使之成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達到間接上市的目的。
由於經營不善,美國每年都有很多上市公司瀕臨破產。一些中國企業通過收購這些美國公司實現在美上市的目的。但是,丹發現這些中國企業中,很多其實根本就是空殼公司。
紀錄片中揭露,這些公司上市後,再通過美國一些證券公司和投資銀行,加以包裝和推銷,大舉欺騙美國人購買股票,從中撈取巨額利益。而幫助推銷的美國證券公司和投資銀行也從中獲取傭金收入,其中的代表就是羅仕證券和羅德曼投資銀行。
片中也特別提到幾個空殼中企的典型例子。
其中一個是所謂的「東方紙業」。一個叫卡爾森的投資者原計劃買入「東方紙業」的股票。根據羅仕證券和羅德曼投資銀行的說法,該企業專門銷售高質量紙製品到全中國各地,號稱年營業額1億美金。
可是卡爾森到中國實地調查「企業所在地」,只看到一個破到不能再破的的小工廠,垃圾遍地,而且廠里根本沒幾台機器是好的。
跟風買股的美國投資人根本不清楚,他們的錢都投入了這個瀕臨倒閉的小作坊,別說賺取利潤分紅,可能連本都撈不回來。
受到卡爾森報告的啟發,丹到中國調查了一家美國投資者的寵兒——名為「中國綠色公司」的中國企業,這家肥料公司號稱與多家食品集團有着密切合作,年利潤上億。
丹偷偷安裝的攝像頭顯示,該公司從早到晚就只有寥寥數名員工來回往返。丹找人假扮成茶葉推銷員,以「一人免費發一包茶葉」為由,問清楚了公司實際員工數——40名員工,其中只有1個貨車司機。
更可笑的是,他們還很會演戲。丹的攝像頭拍下這樣的一幕:投資人的大巴到來之前,工廠的燈全部都是暗的。投資人一來,工廠的燈全部亮起,噴水池也開始噴泉。而投資人前腳剛走,工廠的燈又全部熄滅了。
還有一名中國黃昆律師,發現當地一處廢棄銅礦被包裝成「希爾薇礦業公司」 並在美國上市,經過深入調查後發現,這家號稱「利潤上億」的企業,只是徒有其表。
當黃昆想開展進一步的調查取證時,卻遭遇了中共警方的多次阻撓、審訊和非法關押。
了解真相後,丹覺得自己國家的投資人受到了欺騙,於是開始到各大金融機構遊說,希望避免情況繼續惡化。在這個過程中,他遇到了重重阻礙。
首先,幫助中國企業的各類機構根本不予理會。參與其中的券商、投行、會計師和律師,只關心從中獲取自己的利益,在客觀上為這個大騙局添磚加瓦。
其次,美國證監會也無能為力。這些中國企業的帳目造假問題,並不在美國證監會的處置範圍內。更可笑的是,中國這些企業即使在大陸,也沒有觸犯中共的法律,因為它們騙的是美國人的錢。
第三重阻礙則來自於持有這種股票的美國投資人。他們擔心一旦真相被揭穿,手裡的股票就會大大貶值。在某些人眼裡,丹不是「正義使者」,而是提前敲響喪鐘的「幽靈」。
在紀錄片的結尾,中國阿里巴巴集團在美上市的鏡頭反复出現,似乎在暗示:這個大騙局沒有停止,還在繼續。
紀錄片結尾,反覆出現阿里巴巴集團在美上市的鏡頭。(視頻截圖)
紀錄片《中國騙局》視頻(中文字幕):
(記者鄭路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