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福無門 唯人自招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3月20日訊】在道家的典籍中有這樣一句話:「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這是說人們如果行惡,就會為將來埋下禍患,如果行善,就會為將來積下福份。

從前,向待制是袁州的官員,他的好友鄭判官的妹妹嫁在袁州,於是這一天他們在別州辦完公事,準備一起到袁州去。剛好他們的朋友黃縣令也曾在袁州當官,二人便邀他一同前去,黃縣令推托不去,兩人堅持邀請,黃縣令只好隨同前往,但是他始終鬱鬱不樂。

到了袁州向待制家,他讓兩個朋友去休息,自己去問候父母,黃縣令卻愣愣的沒反應,像沒聽見。過了會兒,忽然手指桌上的銅盤說:「這個值多少錢,能賣嗎?」向待制說:「這只是個普通的物件,你為何要買?」答:「我要把它帶進棺材裡去。」向待制又驚又怕,和鄭判官一起把他扶到床上,想讓他休息。誰知沒過多久,他大呼疼痛,接著突然腹瀉,瀉出來的全是血,翻滾嚎叫了一整夜。

兩個朋友見到他這樣,說:「這個病很不妙,你有什麼要囑托我們的嗎?」黃縣令說:「想見見母親和妻子。」兩個朋友又說:「你本來不願來袁州,忽然病成這樣,像被我們害的一樣。請告訴我們原因,也好對你家人有個交代。」黃縣令點點頭,忍著痛苦講了這樣一件事。

「我在這裡做官的時候,縣尉派了三個弓箭手去買雞鴨魚肉,過了四十天還沒回來,三人的家人上報到太守那兒,太守和縣尉是老朋友,就叫他自己解決。」縣尉就亂編道:「三人被派去察看山裡盜賊的,為了掩人耳目才說是去買食材,這麼久不回來,怕是被盜賊害了。」太守信了這番話,派兵去捉拿盜賊。縣尉親自帶兵去山裡住了兩個月,又哪裡有盜賊的影子。

正不知如何交待時,恰好遇到四個村民在耕地,相貌蠢笨,縣尉派人拿錢給他們,說:「你四人謊稱自己是強盜,承認殺了人。將來案子定罪,名義上處斬,其實不過是打十幾板,就放了你們。這樣又能拿錢回去養家,還能在牢裡吃飽飯,不是很好嗎?」四人答應了,於是把他們捆送到官衙裡。他們按照縣尉的話「如實招供」,剛好由我主審這個案子,把經過報告上級,最後定了斬首。

定好問斬日子後,我去看那四個人,覺得他們不像兇惡的人,心中疑惑,就再三詢問。他們開始還說不冤枉,後聽說第二天就要斬首了。互看一眼,大哭起來,這才說出事情真相。我大吃一驚,給他們全部鬆了綁。沒想到縣尉聽到我知道了真相,就去告訴太守,說我收受賄賂,要為犯人翻案。太守怒斥我,但我堅持重新查明真相。太守說,如果呈報上級翻案,那官員犯有失察之罪的就太多了,便把翻案的文書全部燒燬,堅持原判。讓別人代替我審理案件。但到最後,又逼我在處決犯人的判決書上簽字,怕我不簽,遲早會到朝廷告他們。我不得不在文書上簽了字。四個人就此死了。

過了兩天,我看見兩個黃衣人催促衙吏,叫他們把案卷拿出來,然後拿著棍子進到縣衙裡。後來的四十天裡,縣尉和太守,還有幾個涉案的衙吏全部暴死。

一天,我吃飯的時候,看見四個囚犯跪在那裡說,我們蒙冤而死,在天帝那裡訴冤,幾個惡人已經死了,本來要來逮捕您的,我們說您是好人,懇請天帝不要追究您,但是天帝說,『假如這個人沒有簽字,你們就不會死。所以這個人的罪過不能免。因為你們為他求情,所以可以延期三年。』剛才我進來這個門的時候,就看見四個人等在這裡了,叫我把親人叫來訣別。我不想來,就是害怕這件事。三年期限已到,我還有什麼話好說。」

又過了十天左右,黃縣令對向待制說:「我母親來了,請你替我準備轎子吧。」向待制驚訝道:「你是如何知道的。」黃縣令說:「那四人告訴我了。」於是坐上轎子,在院門外見到母親,只來得及向她作了一個揖,就死去了。

這是一則名為《袁州獄》的宋代傳奇故事,借古諷今,發人深省。在我們的一生中,常會面臨一些重大的抉擇,如果人們為了切身的利益而放棄了良知和正義,做出陷害他人的事情,必將會在未來得到惡報。看似偶然平常,其實真正是因果報應,天理循環。

古代人的道德規範給予他們判定善惡是非的標準,人生在世並不是風過無痕的,相反,人的一言一行都有上天在關注著,正所謂「神目如電」「天日昭昭」。

《三國演義》中,奸臣董卓死後遷葬,「天降大雨,平地水深數尺,霹靂震開其棺,屍首提出棺外」,以至「三次改葬,皆不能葬,零皮碎骨,悉為雷火消滅」,書中說:「天之怒卓,可謂甚矣!」

《說岳全傳》中的秦檜賣國求榮、陷害岳飛,難逃報應。秦檜後來背潰爛,死時看到有神人舉錘打來,周圍人都聽到他喊「饒命」和鐵索聲。秦檜有個衙役叫何立,到東南方去出差,恍惚間到了陰間,看見秦檜等奸臣都被拘入酆都。

這些奸臣的命運正如詩中說的:竊弄威權意氣豪,誰知一旦似冰消。請看臨死神人擊,天道昭昭定不饒!

在當今的中國,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肆意踐踏他人的性命。社會亂象叢生,災難頻仍。每一個階層,每一種職業的人,都在面臨著良知的考驗。在麻木不仁、隨波逐流的人群中,誰能挺身而出,仗義直言。誰能順從良心,做出正確的選擇。這些人一定能擁有美好的未來。正如古語說的:「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舉意已先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轉自《明慧網》有刪節

(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