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死而復活」留下一個預言 兩年後兌現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3月16日訊】張三豐,人間的修行者,道中的逍遙仙,一生中留下無數神跡。更特別的是,他作的一首詩和說的一句話,成為迅速得到驗證的傳奇預言,被歷史銘記。幾百年來,它們時刻提醒著人們,大道張三豐還是一位了不起的預言家。

張三豐的修行生涯中,古稱陳倉的寶雞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地方。他在陳倉山結盧修道,之後又在陵源山的金臺觀隱居數年。張三豐擁有很多名號,全一、君寶、玄玄等。但在這裡,他偶然見到三尖山上蒼潤挺秀的三座山峰後,便自號「三豐居士」,張三豐成了他流傳最廣的名字。

元朝末年,文才斐然的張三豐在寶雞寫下《寶雞晚行》《小廬題壁》《歸秦》等詩歌,但最神奇的當數他「死而復生」後的預言詩。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秋,他在金臺觀預感自己即將「離世」,於是作詩唱頌而逝。七天後,就在「屍體」下葬之時,張三豐奇蹟般地復活,並送給弟子楊軌山一篇偈語:「元氣茫茫返太清,又隨朱雀下瑤京。剝床七日魂來復,天下齊看日月明。」

所謂復活,其實是他元神離體後「還魂」,展現的道家仙術。而那首偈語,含蓄預示了元滅明興的歷史變局,即詩中所言「元朝氣數已盡,天下將由明朝主宰」。當時,抗元義軍聲勢浩大,其中朱元璋南統義軍,北伐滅元,建立大一統的明王朝。張三豐的第一個預言,僅僅在兩年後便得到印證。

張三豐本已拋開身體的束縛而遨遊天地,卻又神秘歸來,莫非在人間還有未完成的使命嗎?這位得道高人用行動給了世人答案。

明洪武初年,一百三十多歲的張三豐登上武當山,在天柱峰祭拜玄武大帝,表達當年對一方主神的感恩與虔敬。曾經的道教聖地幾近荒廢,他卻安然在山中探幽攬勝,尋找靜修之地,這才有了成祖修建的玉虛宮、遇真宮的原型。

在隱居仙山的過程中,張三豐道名遠播,吸引很多人拜師學道。他在傳授道法之餘,也率領弟子們修繕五龍、紫霄、南岩等宮觀。他們鋤荊棘、清瓦礫,在廢墟上建起了簡單的房舍,將武當山修葺一新。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張三豐翩然遁隱,從此閑雲野鶴,不知所蹤。

離去前,張三豐囑咐幾個弟子好好看守宮殿,因為在不久的將來,武當將有一件輝煌的大事發生。為此,張三豐石破天驚,留下一句記錄於正史中的預言:「此山異日必大興。」這個預言,由聖君明成祖完成,帶來武當山和道教信仰在中華文明史上最極致的繁盛。

當成祖還是藩王的時候,建文帝盲目聽信大臣的建議,草率地發動削藩,讓明皇室受到極大損失。成祖在危難之時,高舉義旗,以「清君側」之名對抗皇帝。

在出師之前,成祖軍營中發生一樁奇事。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初五,成祖在軍前祭旗,天空中忽然烏雲密佈,士兵們近在咫尺卻看不見對方。成祖披髮仗劍,神態像極了武當山上的大神。人們這才知道,成祖乃是玄武大帝的化身,他將作為戰神帶領軍隊打一場正義而且必勝的仗。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成祖舉兵不過八百人,對抗整個朝廷,是一場實力懸殊的硬仗。但在交戰過程中,成祖軍隊得到玄武神的庇佑,戰場上多次出現狂風突起、飛沙揚塵的天象,戰況很快向有利於成祖的一方轉變。三年後,成祖獲勝,並成功登基稱帝,開創「永樂盛世」。

永樂九年至二十二年(1411年—1424年),成祖耗資百萬,召集30多萬軍民與工匠,大舉翻修武當。他們依據玄武大帝修行的故事,建成九宮八觀等33座宮殿群,作為「皇室家廟」「治世玄岳」為世人景仰。

張三豐的那句預言,原來蘊含這樣的玄機。無論是兩年,還是十幾年,先知的預言遲早都會兌現。那麼今天流傳下的還未證實的預言,我們也不可不重視啊!

(參考資料:《明史》《微異錄》等)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唐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