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洞百出篡改歷史 央視招牌紀錄片《舌尖3》惡評如潮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2月28日訊】中共央視製作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簡稱《舌尖3》)是一部大型美食類紀錄片,內容主要以食物為線索,講述中國各地特色食物的淵源。該紀錄片播出後被指漏洞百出甚至篡改歷史,遭到中國網民幾乎一邊倒的吐槽與病詬,被批砸了老祖宗美食文化的招牌。

舌尖3》自開播以來,其在中國大陸的網絡評分一路下滑,截至2月24日第5集播出前,中國大陸影視網站豆瓣的評分系統中,這部紀錄片已經從最初的8.0高分下滑到了4.6分。

為何原本受到中國網民熱捧的紀錄片拍攝到第三季後竟然成為網民口誅筆伐的標靶了呢?歸納起來問題主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影片中出現許多知識錯誤性硬傷。

《舌尖3》節目組自稱進行了大量前期調研和學術研討,但播出的影片中卻出現諸多錯誤,被指隨意杜撰飲食文化,還出現張冠李戴或篡改歷史的問題。

例如:從美國引進的大口黑鱸,在影片中被介紹成了花鱸;畫面上拍攝的是毛辣角,卻說成是野生西紅柿;鏡頭對着缽缽雞,旁白配詞卻說著麻辣燙;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的神泉港被寫成了「汕頭神泉港」;把侗族人說成苗族。

《舌尖3》第4集講「養生」時,介紹了中醫藥大學的學生用三無店鋪購得的原材料自製的「中藥口紅」,引發輿論質疑:這種所謂的「養生口紅」靠譜嗎?而該集影片的鏡頭中甚至還出現了植物汁液含微毒的「南天竹」,網友們認為在一個美食紀錄片中給有毒的食物這麼大的特寫鏡頭並不恰當。

更有醫學專家指出,《舌尖3》的影片中出現了給痛風病人喝「花膠燉雞湯」的情節,這樣做不僅不能滋補,還會加重病情。

還不少網民指出,《舌尖3》中有關「西安回坊」的講述也明顯存在問題。

紀錄片中聲稱「西安回坊」這座中國西北知名的回族聚集區,早在唐代便已形成。然而, 有史學家指出這個說法不符合歷史事實。其一,用「回」來指代伊斯蘭教徒是在宋代以後才發生的事;其二,西安「回坊」如今所在地在唐代時屬於中央機構駐地,說西安「回坊」形成於唐代在史學界是有爭議的。

其次,《舌尖3》被病詬存在「故弄玄虛、誤導觀眾」的問題。

例如:影片介紹章丘鐵鍋時稱,「必須經過3萬6000次捶打」,講「刀」時,說「中國的廚師只有一把廚刀」,這些誇張的說法被輿論質疑缺乏製作紀錄片所必須的嚴謹態度。

此外,《舌尖3》作為紀錄片卻被揭存在用虛假事實誤導公眾的問題。

該片有一集講述了中國重慶一家麻辣燙店的故事,其中提到負責運行這家店鋪的代姓「上門女婿」。紀錄片稱,這名代姓男子曾學醫,但為了愛情放棄了事業,轉而學習妻子家中的麻辣燙手藝。

但有網民在社交媒體上爆料稱,上述的代姓男子曾經犯下強姦罪,因此才無法當醫生。

隨後有陸媒證實,代姓男子確實在2010年因強姦而被判過三年半的有期徒刑,該男子出獄後因有前科而無法行醫。

針對《舌尖3》遭差評如潮的現象,新加坡《聯合早報》發文評論說:中華美食和文化博大精深,中國人的餐飲中,有時令、有民俗、有禮儀、有典故,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吃」字能夠概括。但是,這也給節目的製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講文化,就要把功課做紮實,任何與歷史或傳統相關的知識,都要有證據、有出處,而不是道聽途說、含混過關;講養生,就要按照科學方法,本着求真求實的精神,而不是故弄玄虛、誤導觀眾。

文章最後寫到,「文化產品從來不是容易做的,不能附庸風雅,也不可急功近利,只有扎紮實實有誠意的作品,才能經得起考驗。」

(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責任編輯:秦鋒)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