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王維一首詩 改變一個女人的命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2月05日訊】「莫以今日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這首詩題作《息夫人》,是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所作。據唐人孟棨《本事詩》記載,王維在一次宴席上,即興作了此詩,卻改變了一個女人的命運。

唐朝大詩人王維,字摩詰,他生性慈善,崇信佛教,曾官至尚書右丞,晚年無心仕途,隱居山林,潛心修禪,被後人譽為「詩佛」。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宋代蘇軾讚美王維的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的詩大多以山水風景寄情,但他也曾寫過一首特別寫人的五言絕句《息夫人》,詩曰:「莫以今日寵,能忘舊日恩。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此詩講述的是春秋時期的一個典故。

據古籍記載,息夫人出身於春秋陳國的貴族,姓媯,嫁給息國的國君息侯為妻。息夫人有天人之貌,絕色傾城。但因她的美貌,引發了三個國家的爭鬥,也導致了息國的滅亡。

息夫人的姐姐嫁到蔡國,有次息媯外出借道蔡國,遭到覬覦其美色的姐夫蔡侯戲弄。她回家後向丈夫訴苦,息侯因國力弱小,不敢與蔡國正面交鋒,就向強大的楚國求助,聯手滅了蔡國。

亡國的蔡侯懷恨在心,向楚文王透露息媯如何美貌。文王假意拜訪盟友,設宴款待息侯,他驚豔於息媯的美麗,當場發兵滅掉息國,並派息侯擔任守城兵。

息夫人為了保全丈夫的性命和息國的百姓,被迫改嫁楚文王。三年裡,息夫人為文王生了兩個孩子,卻不和楚文王說一句話。在文王的追問下,息夫人回答:「吾一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意思是:我一個女人,被迫嫁了兩個丈夫,又不能夠去死,還能說什麼呢?

此時的息國國君成了楚國都城的守門小吏,而息夫人雖然在楚王宮中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她心裏無時無刻不惦記著自己的丈夫。

一年秋天,楚文王出城打獵,預計兩三天後才能回宮。息夫人趁此機會悄悄地跑到城門去見自己的丈夫。兩人見面恍如隔世,看著滿臉滄桑,衣衫破舊的丈夫,息夫人泣不成聲,緊緊抱著丈夫說:「妾在楚宮,忍辱偷生,當初就是為了保全君侯性命,後來則是為了想見君侯一面。」

息國國君悲傷地說:「蒼天見憐我們能有重聚之日,我甘心擔任守城小吏,還不是等待和你重逢的機會嗎?」

息夫人深情地看著息國國君說:「如今妾願已了,將不再苟活於世,我們來世再續前緣吧!」說罷奮力朝城牆撞去。息國國君阻攔不及,眼看自己的妻子香消玉殞,悲痛不已。為報答夫人的深情,也撞死在城下。

楚文王打獵回來,聽說後默然神傷,有感於二人的真情,以諸侯之禮將息國國君與息夫人合葬在漢陽城外的桃花山上。世人感佩息夫人的忠貞,尊稱她為「桃花夫人」。

王維的這首《息夫人》寫的就是這件事,他做此詩的背後也有一段淒婉的故事。

《本事詩》記載,當時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寧王李憲,受到唐玄宗的寵信,十分貴盛。一次宴會,客人有幾十位,王維亦在其中。

宴席上,寧王頗有些心神不屬,他帶來一位佳麗,美則美矣,卻愁雲慘淡,柔弱得似不勝錦衣珠釵。寧王問她:「卿還想念賣餅師嗎?」此女神情肅穆,默然不語。

原來,寧王府邸的附近有個賣餅人家,女主人長得纖白明媚,即使是擁有美人無數的寧王,也對其一見傾心。也許是看倦了胭脂香粉的靡麗、曲意奉承的心機,寧王獨愛她那一份天真質樸的純美。他不顧一切,用權勢和金錢,從賣餅師那裡強行奪走了他的妻子。

寧王用一年的時間憐惜這位女子,三千寵愛集於一身,但美人卻毫不領情。寧王愈發不滿,在宴席上派人尋來賣餅師,他或許想讓這位女子看看,王爺和賣餅師,是雲與泥的差別。

賣餅師終於見到日思夜想的妻子,而那女子亦深情地凝望著自己的丈夫,不由得淚水滿眼,從雙頰流了下來,十分悲傷。在場的客人,都忍不住掩面唏噓。

面對此景,寧王礙於顏面,不願直接承認自己的過失,便叫客人們藉此情景賦詩一首,緩和氣氛。王維一揮而就,最先作了這首五絕《息夫人》,借古喻今。

寧王聽懂了他的弦外之音,也不願做那殘暴好色的文王,便藉著王維的小詩,做個順水人情,將那女子還給了賣餅師。

王維的一首詩,改變了此女一生的命運。

(責任編輯:唐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