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地GDP增速不足4% 江時期「怪胎」顯形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1月28日訊】近期,中國至少28個省份發布了2017年的GDP數據。包括天津、內蒙和甘肅等地的GDP增速大幅下滑,甚至不足4%。有經濟學者指,在中共前黨魁江澤民時期,片面追求GDP形成的經濟怪胎,終於被打回原形,中共近幾十年虛胖的經濟狀況,露出真實面目。

陸媒27日報導,在2017年多數省市實現超預期增長後,在中央嚴查GDP摻水的大背景下,近日,28個省發布了2017年的GDP(本地生產總值)數據。

其中天津、安徽、湖北、甘肅、內蒙古、西藏、河北、山東、廣西、吉林、重慶、寧夏、青海等13個省市都下調了的經濟增長目標。

經過「擠水分」後,天津、內蒙和甘肅三地的GDP增速發生的大幅下滑。天津的增速從前年的9.1%大幅下調至3.6%,內蒙從7.2下滑至4,甘肅則是從7.6下降至3.6。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還「自曝家醜」,承認自治區政府財政收入虛增空轉,部分旗區縣工業增加值存在水分,一些地方盲目過度舉債搞建設。

事實上,中共經濟數據從中央到地方造假成性,早已經不是新聞了。連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都承認大陸各省GDP造假。

中國經濟學者鞏勝利曾表示,數據造假是中共各級官員顯示政績和「維穩」的一個重要工具。中共前黨魁江澤民時期形成的權貴體制,成為壟斷中國經濟的怪胎,遺患至今。

美國普渡大學歷史教授洪朝輝,曾撰寫英文著作,論述江澤民時代不斷膨脹的GDP泡沫背後,卻是中國社會付出慘重的文化、生態和政治代價。

外界關注,過去十幾年,中國經濟由高污染、高能耗、資源性產品出口﹔和官方投資、大躍進式的基礎建設帶動。而制定政策的權貴集團,也從中找到巨大腐敗空間。

在江澤民時代後期,1999到2001年,各類腐敗導致的經濟損失,占中國GDP總量14.5%—14.9%。

《中國經濟發展代價:權力、資本和權利貧困》一書作者洪朝輝說,到2002年江澤民時代結束,中國的權力資本經濟和權力資本集團大致成型。

他說,權力資本集團主要遵循3大模式,促使權力與資本的結合:1,以權謀錢、以權搶錢;2,以錢謀權、以錢買權;3,以知識謀錢和以知識謀權模式。

而今日中國的權力資本集團的起源,有4大群體:1,中共國有資源的主管;2,中共國有企業負責人;3,權力與金錢交易的中介者;4,海外中資機構的經營者。它們已經演變成中國經濟的怪胎。

《江澤民其人》一書中也稱,江澤民倡導的經濟發展走的是非常畸形、也不可能持久的道路。

中共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9%。「末日博士」麥嘉華認為,真實增長率可能只有4%。

面對舊體制帶來的弊端,北京清華大學學者孫立平認為,破除權貴壟斷、去處惡政,已經成為當前的首要問題。

(記者李文馨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