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 追溯元旦傳統內涵

【新唐人2018年01月01日訊】今天是2018年的第一天,很多人以為,1月1日就是「元旦」了,其實不是。那麼在中華五千年歷史上,真正的元旦是哪一天呢?新聞最後,讓我們帶您來追根究柢。

「以建民國,以進大同。」

元旦升旗典禮,大家一起唱國歌。但在華人傳統,融合幾千年智慧的曆法中,今天不是元旦。華人真正的元旦,是黃曆正月大年初一。

據《晉書》記載,元旦已有五千多年歷史。學者邱宜文說,據《史記》〈 五帝本紀〉,大年初一這一天,堯禪讓給舜,有大公無私、民本的內涵。

臺北商業大學中文教授邱宜文:「舜禪讓給禹的時候,相傳有一首歌叫〈卿雲歌〉,曾經是中華民國最早的國歌,太陽或月亮,星體的運行,祂的光芒是會繼續傳遞下去,是不屬於任何一個人的。」

民初國歌卿雲歌:「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不過,中共1949年建政後,將西曆1月1日稱「元旦」,而華人的元旦正月初一,被中共改稱「春節」,也不稱「過年」,似乎只為了慶祝春天。

然而學者指出,過年是從臘八開始,經元旦,到元宵節結束,華人每一個節日,背後都有道德文化意義。黃曆,是陰陽合曆,與五行、24節氣、信仰習俗緊密相連。

臺北商業大學中文教授邱宜文:「天干地支同時配合的不只是時間,還有空間方位,是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包括每個人在其中體會如何跟天地萬物呼應,並且深深去向內自省的一種天人合一的意義在。」

幾個詞彙的改變,看似無關緊要,但在中共為了推動無神論,系統性的廢除正體字、淡化傳統節日之下,卻影響著廣大華人對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傳承與理解。

新唐人亞太電視張東旭台灣台北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