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政:亞當•斯密的教育思想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2月03日訊】第二個,亞當•斯密。你們知不知道這個人?他的《國富論》寫的非常好,我讀了他的英文版。我英文水平不高,一般讀書就在電腦上讀,有生詞就用金山詞霸點一下。請問中文字你能不能認完嗎?認不完。所以說英文字認不完也是很正常的。我覺得我們至少要掌握好一門外國語言,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我給你們推薦的那個閱讀材料,就是亞當•斯密關於教育方面的論述,亞當•斯密的教育思想你們知道不知道?讀了沒有?有沒有人讀過?沒有讀過的話很遺憾。你們不要小瞧他,你們不要以為幾百年之前的人就不行。我告訴你們,這個老先生不得了,我發現我在意無意地去接受亞當•斯密的思想——他說人是制度環境下的產物。當然原話不是這麼講的,這是我給他歸納的。比如說他講到,教師上課積極性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學生給老師的奉獻——就是教師的收入很大部分是學生給老師提供的收入。這是什麼情況呢?比如我們國家以前的私塾,私塾老師的所有報酬和收入都來源於學生家長。如果說教師的收入全部或者大部分來源於學生家長的奉獻,那麼這個老師的敬業精神就高得多——他要想辦法去獲得好的名聲,獲取學生家長的認可和好評。學生和家長給他一個好的評價至關重要。為了獲得好評,他會努力想辦法改進教育方法,想盡辦法去吸收新的知識。學生和家長對他的好評、好的名聲是可以傳播的。大家都覺得這個老師很好,這個老師相當不錯,那他的名望很高,他很受敬重。這個老師那就一個是他的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另外一個就是報酬方面也提高了,有優厚的待遇。

這說明什麼問題?這就說明教師的收入和他所服務的對像之間是有關係的。如果他的收入來源於他所服務的對像,受教育者肯定是需要好老師——如果你名聲不好,學生家長可能就不要你,你的職業生涯也會受影響。

斯密又講過,如果學校老師的收入不是來源於學生和學生家長,而是來源於捐贈,比如說某個教會或者是某個非盈利組織捐贈一大筆錢辦學校,那這個捐贈學校的老師會不會敬業呢?他們會不會那麼在乎學生的評價?亞當•斯密講,和前者比就差得遠了。

剛才課間休息時,那個管理老師在和我溝通MPA的一個問題。我現在有一個最基本的判斷,西部地區的高校的MPA、MBA培養的學生百分之80,90都是水貨。這個和學生有關係,也和管理、制度有關係。就像剛才那個學生——我帶的學生,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是導師對論文質量都沒認可,居然就送審。這個學生還以為盲審通過就了不起了。我給出的指導意見有理由和依據,你不給我改,就不能參與答辯。我跟你有連帶責任,你抄襲別人,你質量很差,導師和學生一同懲罰。那些盲審的家夥承擔責任了嗎?有責任追究嗎?

當然我這個學生也冤,就你楊老師這裡這麼嚴。他給我發的簡訊說他們MPA班那些同學的畢業論文質量連本科生都不如,答辯也過了嘛。我是當事人,我也擔任過答辯導師。他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他確實也倒霉啊。他遇到我,確實沒認真做,那對不起。當然我也不會對學生嚴格死摳。你基本過得去,只要沒有抄襲嫌疑,那有些也就算了。你覺得當我的學生就倒霉,當別人的學生就不倒霉,其他老師帶的學生有大面積的抄襲,但在我這個地方抄襲是在犯低級錯誤,絕對不行。

我們繼續講,我們剛講亞當•斯密的文獻,第一個方面他講到如果老師的收入主要依賴於學生和學生家長的貢獻,那麼老師對教育質量、對學生的培養興趣就比較濃。斯密也講過,也就是實際上比弗裡德曼更進一步了,學生比如說有一些公益的宗教性的大學讀了以後當神職人員,當教職人員,但是這個大學的經費基本上全部由宗教來提供老師的報酬,學生不會提供的。這些宗教學校的老師上課照著書讀,枯燥無味。學生上課打瞌睡,沒有聽進去是常態。這些學生明明知道這些學校在提供水貨,提供注水文憑,但他們還是願意去,為什麼?因為學生畢業後的工作機會有保障。他們只要進了這個學校,出去參加工作就有鐵飯碗,就可以有機會——也就是做教職人員、主教這方面的工作。就是說只要畢業後有穩定的鐵飯碗,學校就是生產注水文憑,學生也不擔心,因為找工作不需要有真才實學,什麼都沒學到,還是可以找到好的工作。斯密講的宗教學生畢業後飯碗是有保障的,即使學校提供質量很低的教育,那也沒關係,提供注水文憑也沒關係。

斯密關於宗教這一塊的認識,你可以發現就是從需求的角度來思考教育質量問題的。

從需求角度,斯密還講到了比如說有的學校可能它的教育質量也不高,但可能因為經費來源比如說是捐贈或者哪個企業或者協會提供的,教師的收入取決於捐贈者收入,它的質量肯定不高。那有些學生還是願意去,為什麼?因為這個學校為這些在這個學校就讀的學生提供了很多的獎學金,助學金。也就是說雖然質量差,但是你來了之後我們可以給你解決很大一部分花費的負擔。所以質量差一點還是還是有學生願意進來。

您們發現沒有,注水文憑的需求理論這一塊,我們講的東西,一百年前亞當•斯密也在論述,也討論了——學校就是質量差一點,但學生進來以後能拿到各種各樣的好處,出去後有穩定的鐵飯碗工作,而且在社會上還是比較體面的工作,那學生也願意來。這是從需求角度討論教育質量問題,亞當斯密幾百年前討論了這個問題。

亞當•斯密還提到了政府辦教育的問題。他總的一個感覺,政府辦教育和私人比,那肯定沒有私人辦得好,老師也不可能有那麼專心,這個是他的一個觀點。

斯密在教育這一塊還談到小學教育如果政府花一定的資金,比如說語文,數學等基礎性學科。這些學科學生學了,能夠識字,會基本的計算,功效很大。花的這個錢,由政府來做比較好。但更高要求的教育,政府做不一定很好。他也講了在教育方面,對普通的人,政府可能要花更多的精力,但對那些有錢人可以政府不去管——他們自己會想辦法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怎麼樣讓孩子才能成為一個紳士,怎麼樣成為一個有修養,有知識,有見識的人。貴族這個群體的子弟將來要從事國家的治理,國家不給他們提供教育,他們的家庭有這個實力去為孩子的教育投資。

通過亞當•斯密的論述,學校提供的教育質量斯密滿不滿意?不滿意。為什麼不滿意?他講到了因為老師有沒有興趣來提高教育質量,主要是學生能不能夠為老師的收入提供主要來源。如果學生不能不為老師提供收入的主要來源,那老師最根本的注意力可能就不會放在學生身上。還有從需求角度他也討論了雖然學校質量很差,但只要畢業後有穩定工作,學生還是會來讀書。學校質量差,但是能給學生提供豐厚的獎學金、助學金,甚至伙食費等等,那學生也會來。那說明從需求角度斯密也是在做討論。這些討論和經濟學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是不是一致的?是一致的。這是智慧啊,經濟學基本的智慧。在這個問題上,和斯密老先生相比,我的討論更為系統一些。他是零星的,用語言的方式,我覺得我如果下功夫的話可以把它模型化,用數學語言把它刻畫出來。你們不要小瞧,這一塊到時候講完以後我估計有十萬字左右內容——每次大概整理兩萬字左右,整理之後這個原型就是我的錄音。由我來修改。裡面肯定有一些多餘的的話,把他修改,整理後會形成學術成果的。

通過斯密這個文獻,我們會發現其實哪裡僅僅是楊老師在講注水文憑。亞當斯密講了沒有?他講了英國的注水文憑,講那些老師為什麼不認真上課,什麼條件下會導致老師會認真上課,什麼條件下會導致老師不認真上課。對那種質量很差的學校為什麼還有人去讀,為什麼還有學生想去,從需求的角度也講到了,這個是亞當斯密他這一塊的文獻。

作者提供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陳漢)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