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0月23日訊】中共19大會議已進入第6天。在這個具有特殊政治意義的會議即將閉幕之際,有台灣媒體重提習近平在會議首日所作的政治報告,指其中所言「黨內利益集團」一語「蘊含深意」,並梳理討論了中共治下「黨內利益集團」的由來、發展與現狀。
習近平10月18日所作的政治報告內容在媒體上公開後,海內外媒體已注意到,在這個報告的所謂「全面從嚴治黨」章節中,習近平一方面強調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等多個「主義」,另一方面也強調要防止和反對圈子、碼頭文化,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
他還在「要奪取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這個小節中承認「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並強調「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要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堅決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
上述這些內容,雖然大陸媒體和海外媒體當時均有報導,但並沒有媒體對此進行深入的分析與解讀。
23日,台灣《聯合報》發表了一篇專題評論文章《解讀19大/習藏機鋒 劍指「黨內利益集團」》,討論習近平的這個政治報告中深埋的「機鋒」,指「堅決防止黨內利益集團」的說法首次出現在中共黨代會的政治文件中,「蘊含深意」而且「相當震撼」。
文章回顧近幾十年的中共政局發展狀況表示:所謂「利益集團」可以界定為「對公共權力和資源享有支配權的部分人或社會階層,為了維護自己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結成的利益共同體,或者利益聯盟。」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圍繞「既得利益集團」阻礙改革而發生激烈爭論的情況,但最終在主政者「不爭論」的要求下而不了了之。
自從胡錦濤在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所謂「和諧社會」的理論後,國人開始意識到「特殊利益集團」的存在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大敵」,於是再次引發輿論界對「特殊利益集團」的討伐和爭議。然而結果卻是,「這場討伐和爭議不僅沒有結果,『特殊利益集團』反而日漸坐大。」
文章援引輿論界曾經出現過的觀點指出,中國的「特殊利益集團」並不是簡單按照領域來劃分的,而是以官商、官學、軍民等不同形式的聯手而存在;也有人指出,中國的「特殊利益團」是以「政治精英與經濟寡頭的勾結」等形式存在,當中還帶有「權力家族化、權力圈子化」等特殊的「中國特色」。換句話來說就是「政治特殊利益者有經濟的白手套,經濟特殊利益者有政治的代言人。」
文章認為,習近平上台後聯手王岐山在過去五年中不停歇地「打虎」、「拍蠅」、「獵狐」,實際上就是在對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特殊利集團」動刀,而習近平在十九大上作政治報告時,把「堅決防止黨內利益集團」這一句話放在「奪取反腐敗鬥爭的壓倒性勝利」一節中,則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想像空間」。
無獨有偶,就在台媒發表上述評論文章的同時,《美國之音》在網站上推出了一個民意調查項目,主題是《習近平說要防止黨內形成利益集團,中共沒有利益集團嗎?》
這項調查為讀者提供的4個答案選項,以及讀者投票的百分比統計數據如下:
1.黨內還沒形成利益集團,要嚴格防止形成。1%
2.已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盤根錯節的利益集團。24%
3.不知道,但知道中共本身是一大利益集團。74%
4.不清楚,或者對這個議題沒興趣。1%
(記者唐迪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