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見面時為何要問「別來無恙」? 四字暗藏保命關鍵

【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10月14日訊】我們讀古籍時常常能看見「別來無恙」這四個字,都知道這是古時候人們見面時的問候語,相當於現代白話「最近還好嗎」的意思。其實「別來無恙」四個字中的「恙」字,有一個特別解法,它與我們的日常安危息息相關,認識它後說不定還能救你一命。

「恙」字藏玄機著名醫者1600年前就曾警告民眾

在《說文解字》中,我們可以知悉「恙」字本意為「憂」。但是在《康熙字典》中,「恙」字的說解引用了《風俗通》的記載寫道:「噬蟲能食人心。古者草居,多被此毒,故相問勞曰無恙。」即古時人們多挨草而居,四周多叢林樹木,當時許多人都曾為恙蟲所侵擾,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


葛洪畫像,他是東晉時期著名的醫學家兼道教人物。(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東晉著名的醫學家葛洪在1600多年前就曾為此蟲病寫過相關醫治論述,此病流行於華南一帶,稱之為「沙虱熱」。在其著作的《肘後方》中的《治卒中沙虱毒方第六十六》記載:「山水間多有沙虱,甚細略不可見,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蟲在水中,著人身,及陰天雨行草中,亦著人,便鑽入皮裡。」

意思是不論是在山間還是水中都有此蟲蹤跡,它非常微小,肉眼不能輕易看見,就連人在洗澡時,也有可能被此蟲沾附於身。陰雨天行經草叢時,也格外容易為其附著。它會鑽到人皮裡,進而侵入人體。1600多年前的醫生就提醒民眾要小心,可見此蟲的危害程度不容小覷。


恙蟲不只會叮咬人體表面,還可能會鑽入人的皮膚內。(Luc Viatour/Wikimedia Commons)

什麼是「恙蟲病」?

此病病症並非只是單一的為恙蟲所咬就會發病,民眾無須恐慌,但須多加小心。現代醫學,稱此為恙蟲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名叢林斑疹傷寒(scrub typhus)。恙蟲病是立克次體(Rickettsia tsutsugamushi)──此即齧齒類動物,如老鼠等所帶的病原體,是為傳染源──帶源者,經由恙蟲咬傷而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其潛伏期為9∼12天,發病後會出現高燒、皮疹、焦痂、淋巴結腫大或是毒血症症狀,如頭暈、耳鳴、四肢酸疼等,症狀酷似感冒,但其危險程度與一般感冒可是截然不同的。此蟲症若嚴重,會損壞人體的神經系統與循環機制,進而造成死亡,不可以輕忽。

恙蟲病未經治療死亡率約60%

時至今日,得此病的病例並不在少數,去年就有一位外國女性到台灣外島的蘭嶼遊玩後,因染上恙蟲病而不幸喪命。依衛生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患者染上恙蟲病未經治療死亡率約60%,經治療後死亡率則小於5%。

近來,台灣高雄市政府衛生局表示:今年截至目前已累計41例恙蟲病確診病例,是近5年同期最高。其中以因「爬山活動」遭恙蟲咬傷感染的案例居多。9月期間,有2名在柴山執行失蹤人口的搜救志工,行經山間小徑時被恙蟲叮咬而感染,出現高燒、身上有疑似此蟲叮咬的焦痂。幸運的是,就醫治療後都已康復出院。

結束戶外活動後察覺身體出現異常傷口應儘早就醫

衛生局表示,恙蟲病不會直接由人傳染,而是經由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蟲叮咬傳染。恙蟲多滯留於草叢中,伺機攀附至動物或人身上,因此民眾登山前務必做好防護措施。


從事戶外活動前,儘量做好全面的防護措施。(Pixabay)


建議民眾從事戶外活動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長靴,並在皮膚裸露部位塗抹防蚊藥劑。返家後應儘快沐浴、換洗衣物。

衛生局進一步提醒民眾:如果戶外活動後1∼2週間,有發燒或身軀出現紅疹,或是隱密皺摺處有傷口出現疑似恙蟲病症狀,應儘快就醫,不要任意服用成藥,以免延誤就診時間。

▼相關影片(來源:YouTube,如遭移除請見諒)

──轉自《大紀元》(記者林子懿綜合報導)

(責任編輯:曉玉)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