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19日訊】濟公本名李修緣,是宋朝時的天台人,相傳他出生時的經歷極不平凡,暗示其大有來頭。
蓮台墜地 羅漢轉世
據說濟公是降龍羅漢轉世,而且他出生時還有一段不平凡的經歷。
據《濟公全傳》記載,有一位李善人叫李茂春,到羅漢堂拈香求子,方燒至四尊羅漢,忽見神像由蓮台墜地。性空長老說:「善哉善哉,員外定生貴子,過日我給員外道喜。」
李員外回到家中,某夜,其妻王氏夢見一尊羅漢,贈以一朵五色蓮花,王氏接過蓮花吞食,不久便懷有身孕。過了數月,生了一位公子。臨生之時,紅光罩院,異香扑鼻,員外甚喜。
這孩自出生後,就哭聲不止,直至三朝。這日正有親友鄰裡來慶賀,外面家人來回話,說有國清寺方丈性空,給員外送來一份厚禮,親來賀喜。員外迎接進來,性空說:「員外大喜。令郎公可平安?」
員外說:「自從生落之後,直哭到今朝不止。吾正憂慮此事。老和尚有何妙法能治?」
性空說:「好辦。員外先到裡面把令公子抱出我看看,就知道是何緣故了。」
員外說:「此子未過滿月,就抱出來,恐有不便。」
性空說:「無妨。員外可用袍袱蓋上,可以不沖三光。」
員外一聽有理,連忙把孩兒從裡面抱出來,給大眾一看。孩兒生得五官清秀,品貌清奇,啼哭不止。性空和尚過來一看,那孩兒一見和尚,立止啼哭。一咧嘴笑了。老和尚就用手摸那孩兒頭頂說:
莫要笑,莫要笑,你的來歷我知道。
你來我去兩拋開,省的大家胡倚靠。
那孩兒立時不哭了。性空說:「員外,我收一個記名徒弟,給他取個名字,叫李修緣罷。」
員外應了,把孩兒抱進去,出來給和尚備齋。吃罷,眾親友都散去,性空長老也去了。
過目不忘 無緣功名
員外另雇奶娘扶養孩兒。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過了幾年。李修緣長至七歲,懶說懶笑,永不與同村兒童聚耍。入學讀書,請了一位老秀才杜群英先生在家教他,還有兩個同伴,一個是永寧村武孝廉韓成之子韓文美,年九歲。還有李夫人內侄,姓王名全,乃是兵部司馬王安士之子,年八歲,三子共讀書,甚是和美。
李修緣年幼,過目不忘,目讀十行,才學出眾。杜先生甚奇之,常與人言:「久後成大器者,李修緣也。」至十四歲,五經四書諸子百家,背誦極熟,合王韓二人,在學房,時常作詩,口氣遠大。李修緣極好道學,每見經卷必喜愛,讀之不舍。
長至十八歲時,李修緣父母雙亡,所有家中之事,都是舅舅王安士辦理。李修緣也從此無意功名。
看破紅塵 立志出家
李修緣看破紅塵,立志出家。一天,他自己到父母墳上,燒了些紙錢,給王員外留下一紙書字,竟自去了。
王員外兩日不見外甥,派人各處尋找,不見外甥。自己拆開字來一看。上寫的是:修緣去了,不必尋找。他年相見:便知分曉。
王員外知道外甥素近釋道,在臨近庵觀寺院,各處派人尋找,並不見下落。派家人貼白帖,在各處尋找:「如有人把李修緣送來,謝白銀百兩。如有人知道實信,人在何處,送信來。謝銀五十兩。」一連三個月並無下落。
且說李修緣自家中出來之後,信步遊行,到了杭城,把銀錢用盡,到了廟中要出家,人家也不敢留他。他自己到西湖飛來峰上靈隱寺廟中見老方丈,要出家。當家和尚方丈,乃是九世比邱僧,名元空長老,號遠瞎堂。
一見李修緣,知道他是西天金身降龍羅漢降世,奉佛法旨為度世而來,因他執迷不醒,用手擊了他三掌,把天門打開,他才知道自己根本源流,拜元空長老為師,起名道濟。
他坐祥坐顛,還有些瘋。廟裡獨叫他顛和尚,外面又叫他瘋和尚,訛言傳說濟顛僧。濟公雖癲狂,卻好揚善除惡,濟世救人,留下一段段神奇的故事。
古井運木
相傳,濟公從靈隱寺出來後,又轉到淨慈寺,並當上抄寫經籍的「書記」,做出樁樁奇事來。
妙崧禪師擔任淨慈寺第29代住持長老,為重建寺院,急需向各方募化籌資。長老深知濟公文思敏捷,便請他起草一道募資的榜文。
濟公道:「長老有命,豈敢推辭。只是酒不醉,文思不佳,求長老賞酒一壺,以助文筆。」長老即叫人買酒,濟公喝得快活,興致一上來,提筆一揮而就,榜文中有這樣的妙句:「下求眾姓,蓋思感動人心;上叩九天,直欲叫通天耳。」
這道榜文張貼出去後,轟動了全杭州城,傳抄傳閱,連南宋皇帝也讀到了。皇上又見文中有「上叩九天」,「叫通天耳」等妙語,便派人押送三萬貫錢佈施給淨慈寺重建成寺院。
妙崧長老謝過皇恩,又找濟公商量如何去四川措辦建寺急用的木材。濟公說:「我為淨慈寺做事,『天耳』都叫得通,只是四川路遠,須得讓我吃個大醉,三日後保證你有木頭好用。」
于是,又喝得爛醉如泥,足足睡了三天,等到醒來時,突然大叫大喊:「木頭到了!木頭到了!」長老聽見,問:「木頭在哪裡?」濟公說:「木頭已從錢塘江上運到寺裡的醒心井,叫人到井品口搭起木架,裝上轤轤,一根一根拉上來就是了。」一會兒,果然井中有一根大木頭露出水面。
眾僧人用轤轤將木頭拉了上來,拉了一根,井中又冒出一根,一直拉到第七十根,在旁邊估算木料的木匠師傅隨口說了聲:「夠了!」話音剛落,井裡還有一根木頭再也不上來了。
從此後,醒心井被稱為「神運井」,又叫「運木古井」,井上還建起亭子,那最後一根木頭就留在井底,讓人點了蠟燭繫在長繩上縋入井中觀照,成為淨慈寺最吸引人的「古蹟」之一。
南宋開禧二年(西元1206年)的5月16日,濟顛端坐圓寂,留傳詩偈一首:「六十年來狼籍,東壁打倒西壁,於今收拾歸來,依舊天青水碧。」濟公死後,就葬在杭州西南大慈山虎跑泉處,當地建有二層樓高的濟公塔院。
(責任編輯:唐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