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9月19日訊】古人講佩玉為美,黃金有價玉無價。本台記者專訪了研究玉石已有二十年的台大校友周述蓉博士,她談起古人愛玉,重其內涵,以及玉石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影響。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研究所博士,臺灣故宮古玉權威那志良老師的衣缽傳人周述蓉表示,玉石文化深深影響中華民族。
臺大地質科學研究所博士周述蓉:「中國人和玉的特質非常像,中國人內斂含蓄,玉不像其他的寶石那麼絢麗,越戴它越漂亮,很像中國人耐磨,潤性強,玉潤度為所有礦物質中最高,與中國人特性非常接近。」
她說古代君子佩玉來提醒自己、節制自己的行為舉止。
臺大地質科學研究所博士周述蓉:「玉與古代君子品德相提並論,孔子說玉有玉德,跟人的品德一樣。無論是站是坐都要有節有度。」
研究玉石已有二十年,她越學越有趣味,也收藏有距今約3500年、在陝甘地區的珍貴齊家文化玉璧。
臺大地質科學研究所博士周述蓉:「在考古出土量並不是非常多,看起來有些粗糙,是當時玉工匠功藝製作特徵,如果做的很精緻那就不是齊家時代。」
她說像是清代雙獸玉雕的和闐白玉,分山料和水料。
臺大地質科學研究所博士周述蓉:「新疆和闐玉分山料、水料,山料就是山區原生礦場取下的料,水料是經過自然現象,被風或者雨水沖到河裏,不斷的在河裏滾動,把疏鬆不好的剝離,剩下最好最精純的部分。」「假如是水料又皮色是棗紅色或金黃色,那是非常不得了的價錢。」
有很多玉器被世界不同博物館收藏著。
臺大地質科學研究所博士周述蓉:「清代有很多玉器在八國聯軍時輾轉到歐美國家,或是在戰亂時,歐美人士在中國收集,因此,在美國好多博物館有中國的玉器珍藏,當時乾隆皇帝最喜歡收集玉器,「他是歷代皇帝最有鑑賞力的。」
目前在台北故宮的許多玉器上,還有乾隆皇帝的玉器詩。
新唐人記者袁清宇、楊陽洛杉磯採訪報導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17/09/19/a134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