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7年09月14日訊】人類身體水的重量就占了70%,從維持生命、保持能量到燃燒脂肪,水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健康網站「Authority Nutrition」引用多項研究,要告訴你吃飯配水到底對身體有什麼樣的影響。
1 有些爭議認為,液體會加快消化的速度,使固體食物更快離開胃部,並導致食物和胃酸、消化酵素接觸的時間減少,引起消化不良。
事實上,一項研究分析了胃袋清空的速度,並發現雖然液體停留在消化道的時間的確比固體少,但對於固體食物的消化速度並無任何影響。
2 許多人宣稱,在吃飯時喝水會稀釋胃酸和消化酵素,讓身體更難消化食物。然而,這種說法暗示了你的消化系統無法根據食物的黏稠度改變分泌量,而這是錯誤的。
3 酒精和酸性飲料對唾液的負面影響。有些人認為,進食時飲用酸性或含酒精飲料時會使唾液乾涸,導致身體更難消化食物。
根據研究,每單位的酒精會使唾液流失10~15%,但這種效果主要出現在烈酒,而非低酒精濃度的啤酒或紅酒。至於酸性飲料,它們反而可能增加唾液分泌。最後,目前並沒有科學證據顯示,適量飲用酒精或酸性飲料時,會對消化或營養吸收造成負面影響。
液體能夠幫助分解較大塊的食物,使他們更容易滑下食道、進入胃袋。液體也能夠幫助食物移動順暢,避免腫脹或便秘。而胃在消化過程中,除了胃酸和消化酵素,也一樣會分泌水分,因為酵素若要正常發揮消化機能,就必須有水。
吃飯時喝水,還能在每一口之間稍作暫停,讓身體有時間確認飢餓或吃飽的訊號,避免吃太多,並幫助減肥。另外,一項為期12週的研究顯示,每餐之前先喝500毫升水的受試者,比沒有喝的人多減了2公斤。
研究也顯示,喝水可以加速新陳代謝,每喝500毫升就能多消耗24卡路里。有趣的是,飲用水的溫度越接近體溫,燃燒的卡路里反而會減少。這可能是因為身體在嘗試提高喝下的水的溫度時,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不過,關於水對於新陳代謝影響的觀察並不普遍,而觀察到的效果也很微弱。
那麼,吃飯時喝汽水,對身體也有同樣的影響嗎?研究指出,上述好處都是針對喝水而非有熱量的飲料。在一項研究評論中發現,人們在用餐時喝下含糖飲料、牛奶或果汁的話,總熱量攝取多了8~15%。
另外,《吃飽睡好,當然瘦的了》一書的作者郭育祥醫師就提出6個注意事項,希望讓大家健康喝水無負擔。
要讓細胞充分吸收水分,就必須緩慢的喝水,特別是壓力引起的肥胖者,最好配合呼吸節奏喝水。這樣不但可以讓水分慢慢進入身體、獲得較好的吸收,還能穩定情緒、平撫壓力、抑制食欲,對自律神經的調節也有幫助。
起床後喝水300cc,經過一夜好眠,身體在睡覺過程中仍會有少量的水分流失,因此,起床後喝一杯白開水,不僅能幫身體解渴,還能穩定血壓、刺激腸胃蠕動。
關於喝水與用餐的時間調配,至今仍眾說紛紜、沒有定論。但若從減肥的角度出發,郭醫師建議,可以在飯前先喝100cc的水,並在用餐過程中喝300cc。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抑制食欲、增加飽足感。
雖然水對身體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但也不是多多益善,喝太多不但會造成「水中毒」,嚴重時還有可能致死。每人每天需要攝取的水量以體重九十公斤為界,以上的人每天需要3000cc的水來協助代謝,九十公斤以下的人則建議一天喝2000cc就足夠。
要怎麼喝才能達到每天至少2000cc的目標?郭醫師建議,將每日的飲水量分成八至十二次、每次300cc飲用,而不是「一次喝完2000cc」,這種方法會減少心理壓力,讓我們朝著目標越來越近,而不是抗拒目標帶來的挫折。
對壓力型肥胖者來說,睡前喝水會造成半夜頻尿、中斷睡眠;而內分泌失調的人,睡前喝太多水隔天就會水腫。因此,睡前一小時應盡量避免攝取過多的水分。
(編輯:張信燕/责任编辑:嘉惠)